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急诊症状怎么护理

2753次浏览

小儿急诊症状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小儿急诊通常由感染、过敏、外伤、代谢异常、先天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喘息时,需立即清理口鼻分泌物,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对于鼻腔堵塞的婴幼儿,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轻柔吸出。避免使用棉签等硬物深入鼻腔操作,防止黏膜损伤。若出现口唇发绀、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60次等缺氧表现,须立即就医。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区域。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2小时更换一次。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紧急送医。

3、补充水分

发热或呕吐腹泻时按每公斤体重每日80-100毫升补充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服。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尿量变化,若4-6小时无排尿或出现眼窝凹陷等脱水征象,需静脉补液治疗。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防加重胃肠负担。

4、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发热峰值、呕吐频次、腹泻性状等关键指标,注意有无皮疹、意识改变等新发症状。监测脉搏和呼吸频率,婴幼儿正常脉率为每分钟110-160次。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肢体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5、及时就医

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超过38℃、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出现喷射性呕吐或血便等情况需急诊处理。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患儿病情变化更快,家长应备齐既往病历资料迅速就诊。转运途中保持患儿舒适体位,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洗玩具和餐具,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发热期间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蒸蛋羹、胡萝卜泥等。注意手卫生,护理前后均需用流动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

相关推荐

牙龈肿胀怎么回事
牙龈肿胀可能由牙菌斑堆积、食物嵌塞、妊娠期激素变化、牙周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局部消炎、牙周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缓解。
特应性皮炎怎么治疗
特应性皮炎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新生儿频繁吃奶的真相有什么
新生儿频繁吃奶可能与生理需求、喂养方式不当、胃食管反流、乳糖不耐受、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腰椎酸痛是怎么回事
腰椎酸痛可能由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怀孕后期腿抽筋的原因是什么
怀孕后期腿抽筋可能与缺钙、血液循环不良、肌肉疲劳、激素变化、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孕妇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局部热敷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需就医排查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