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有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慢性疾病影响等。该病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贫血状态,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医疗干预改善。
1、铁摄入不足
长期膳食中铁含量不足是常见病因,多见于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当、青少年偏食或老年人咀嚼功能减退。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过少,或长期以植物性铁为主且未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可能导致铁储备逐渐耗竭。建议家长为儿童提供强化铁米粉,成人每日摄入50-75克红肉,搭配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
2、铁吸收障碍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或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三价铁转化为可吸收的二价铁。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或浓茶咖啡也会抑制铁吸收。这类患者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等补铁药物。
3、铁需求增加
妊娠期女性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铁量增加3倍,青春期生长发育加速、运动员高强度训练等生理性需求增长时,若未及时补充易出现缺铁。孕妇建议孕中期起每日补充30-60毫克元素铁,可选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配合维生素C片剂。
4、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重要诱因,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反复出血或寄生虫感染均可导致铁持续流失。需排查妇科疾病并使用宫血宁胶囊控制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需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黏膜。
5、慢性疾病影响
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可能干扰铁代谢,炎症因子升高导致铁调素水平异常,阻碍铁释放利用。这类患者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经医生评估后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等肠外铁剂。
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需保证动物性食物摄入,餐后2小时内避免饮用茶或咖啡。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检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确诊后按医嘱规范补铁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补铁期间建议每餐搭配猕猴桃等水果促进吸收,定期复查避免铁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