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要怎么预防呢
骨折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预防跌倒、避免外伤、定期检查骨密度等方式预防。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力撞击、运动损伤、慢性疾病、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质,西蓝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也含有较多钙元素。维生素D可通过食用鱼类、蛋黄等食物获取,适当晒太阳也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2、适度运动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快走、慢跑、跳绳等运动都能对骨骼产生良性刺激,太极拳和瑜伽则能增强平衡能力。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导致运动损伤。
3、预防跌倒
居家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整洁,浴室铺设防滑垫,楼梯安装扶手。老年人外出时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穿着防滑鞋。夜间保持适当照明,避免在昏暗环境中行走。视力不佳者应定期检查视力并佩戴合适眼镜,听力障碍者应及时使用助听器。
4、避免外伤
从事高风险职业或运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建筑工人要佩戴安全帽,运动员要使用护具。驾驶车辆务必系好安全带,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要戴头盔。避免参与危险活动,如从高处跳下等。儿童玩耍时要加强看护,防止从游乐设施跌落。
5、定期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更应重视。骨质疏松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慢性疾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减少并发症对骨骼的影响。
预防骨折需要从日常生活多方面入手。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适度运动增强骨骼强度。注意居家安全,消除跌倒隐患,外出时做好防护。定期体检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发现骨质疏松及时干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跌倒措施,天气恶劣时减少外出。儿童活动时要做好监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度体重,都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相关推荐
02:18
02:26
02:11
01:59
02:3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颅底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 2 疑似骨折算骨折吗
- 3 骨折处容易再骨折吗?
- 4 如果骨折有哪些反应
- 5 什么是骨折
- 6 骨折怎么引起的
- 7 骨折怎么处理
- 8 骨折后会再次骨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