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边为什么有小颗粒
奶头边的小颗粒通常是蒙氏腺或毛囊角化引起的生理现象,少数可能与乳腺疾病有关。主要有蒙氏腺增生、毛囊角化症、皮脂腺异位、乳腺导管扩张、乳头湿疹等原因。
1、蒙氏腺增生
蒙氏腺是乳晕区正常存在的皮脂腺,受激素影响可能出现增生性小颗粒。妊娠期或青春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时更为明显,表现为乳晕周围无痛性黄白色丘疹。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挤压刺激即可。
2、毛囊角化症
乳晕区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角化异常可形成微小颗粒,触摸有粗糙感。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或遗传因素有关,日常可涂抹含尿素软膏改善角质代谢,如尿素维E乳膏。
3、皮脂腺异位
皮脂腺异位症会导致乳晕区出现针尖大小的淡黄色颗粒,属于良性病变。好发于青春期后,与雄激素刺激相关,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激光消融。
4、乳腺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开口处堵塞可能形成乳白色颗粒,挤压可有分泌物排出。需警惕合并感染风险,若出现红肿疼痛需就医排查乳腺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
5、乳头湿疹
过敏或摩擦刺激可能导致乳晕区出现红色丘疹伴脱屑,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哺乳期女性需注意与真菌感染鉴别,避免使用含氟激素。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清洁时避免过度揉搓乳晕区。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干燥,出现持续增大、渗液或疼痛的颗粒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排除乳腺病变。妊娠期蒙氏腺增生属正常生理变化,产后多自行消退,无须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