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食物中毒怎么办
轻微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观察症状等方式缓解。轻微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食物变质、化学物质残留、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可尝试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减少毒素吸收。但意识不清或误食腐蚀性物质者禁止催吐,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催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可加入少量糖分维持能量。婴幼儿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24小时内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避免食用乳制品、高纤维及油腻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进食苹果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
4、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能补充钠、钾、葡萄糖等电解质,预防脱水症状。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分次服用。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5、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脉搏及排泄物性状变化。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便血、意识模糊或发热超过38.5℃,提示病情加重。老年人、孕妇及婴幼儿出现嗜睡、皮肤弹性差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恢复期间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注意餐具消毒与食物冷藏保存,生熟食材分开处理。海产品需彻底加热,隔夜饭菜食用前应充分复热。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时需立即服用抗组胺药物并就医。建议家庭常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应急药物,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