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办
心律失常可能由遗传因素、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植入起搏器、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心律失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此类患者常有家族史。建议亲属进行心电图筛查,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恶性事件。遗传性心律失常需长期随访,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预防发作。
2、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可导致心肌电活动异常,引发房颤、室性早搏等。患者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治疗原发病同时,可选用胺碘酮片控制心室率,或使用普罗帕酮片转复窦性心律。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膜电位,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后,表现为肌无力、心悸。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纠正,严重时联合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
4、药物影响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抑郁药等可能延长QT间期,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电图,出现头晕需立即停药。急性中毒时可使用地高辛抗体片段注射液拮抗。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焦虑、更年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建议通过冥想缓解压力,必要时短期服用阿替洛尔片控制心率,避免咖啡因摄入。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避免突然剧烈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橙子,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出现心悸持续不缓解或伴随晕厥时需急诊处理。植入起搏器患者应远离强磁场环境,按时复查设备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