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与爆裂性骨折的区别
椎体压缩性骨折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严重程度。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或轻度外伤导致椎体前部塌陷,而爆裂性骨折多因高能量创伤引起椎体粉碎性骨折伴骨块移位,可能压迫脊髓。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外力作用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呈楔形变,但中后柱结构通常完整,脊髓损伤风险较低。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前部皮质断裂、骨小梁压缩,CT可见椎体前缘塌陷但无骨块突入椎管。治疗以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及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严重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
爆裂性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椎体在轴向压力下向四周爆裂,骨块可能突入椎管压迫神经。CT显示椎体前后壁均断裂,椎弓根间距增宽,椎管内可见游离骨块。此类骨折常合并脊髓损伤,需紧急评估神经功能。治疗需根据稳定性选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
两类骨折均需避免过早负重,恢复期应加强腰背肌锻炼,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爆裂性骨折患者若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须立即就医。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