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缺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有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
1、铁减少期
铁减少期是缺铁的最初阶段,此时体内储存铁开始减少,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仍保持正常。该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日常可通过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来改善,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至下一阶段。
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表现为骨髓等造血组织中铁储备耗尽,但循环血红蛋白尚未显著下降。可能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指甲变脆等症状。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3、缺铁性贫血期
缺铁性贫血期是缺铁最严重的阶段,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值,典型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心悸、头晕等。该阶段需积极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4、高危人群
孕妇、婴幼儿、青少年女性、长期素食者等是缺铁的高危人群。孕妇因胎儿发育需要更多铁元素,建议孕期常规检测铁代谢指标。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需注意辅食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米粉。
5、预防措施
预防缺铁需均衡饮食,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烹饪时使用铁锅、避免浓茶咖啡与餐同饮可减少铁吸收抑制。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铁缺乏,特别是月经量多的女性和消化道慢性失血患者应加强筛查。
缺铁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轻度缺铁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中重度缺铁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日常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适量增加瘦肉、海鲜、豆类等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铁的吸收率。避免过度节食和偏食,特殊人群可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但需定期监测避免铁过量。出现持续乏力、头晕等疑似缺铁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