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低了怎么办
血压偏低时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监测血压、调整用药、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血压偏低可能与药物过量、脱水、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血压偏低时需先排查诱因,若因降压药物过量导致,应在医生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更换药物。常见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过量均可引发低血压。脱水引起的血压下降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散。存在心悸、乏力症状时需警惕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避免突然起身,起床时遵循三个一分钟原则。长期营养不良者需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部分高血压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血压波动,可通过倾斜试验诊断。严重低血压伴随意识模糊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压需警惕低血糖反应,应及时检测血糖。老年人血压低于90/60mmHg并伴头晕时,应暂停降压药物并就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骤降可能提示子痫前期恶化,需紧急产科评估。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监测血压时应记录不同体位数据,就诊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运动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项目,避免憋气动作。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持续偏低,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须及时心血管内科就诊。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排除贫血或内分泌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