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斑块是怎么引起的
动脉斑块主要由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血管狭窄、供血不足等症状。
1、脂质沉积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时,容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斑块。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会加速这一过程。日常需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燕麦、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血管内皮损伤
吸烟、高血压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脂质更容易渗透到血管壁中。损伤处会引发血小板聚集,进一步促进斑块形成。戒烟、控制血压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3、炎症反应
动脉壁中的巨噬细胞会吞噬沉积的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同时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局部炎症。慢性牙周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可能加重血管炎症。定期口腔检查、控制感染灶对预防有帮助。
4、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流对血管壁的剪切力增大,加速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血压超过140/90mmHg时风险显著增加。限盐饮食、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
5、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会促进糖基化终产物形成,损伤血管内皮并加剧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动脉斑块进展速度更快。控制血糖需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预防动脉斑块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上多选用橄榄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定期检测血脂、血糖指标。已确诊者应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避免斑块脱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