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膝关节炎的饮食调理

63667次浏览

骨科专家指出,要想提高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那么膝关节炎饮食调理工作是不能忽视的,在治疗疾病期间内,膝关节炎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应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下面为您介绍膝关节炎的饮食调理。

1.经常吃新鲜的菠萝,可减少患部的感染

2.保证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亚麻籽、稻米麸、燕麦麸等。

3.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芦笋、鸡蛋、大蒜、洋葱。因为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与重建都要以硫为原料,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4.多食含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和黑麦。组氨酸有利于清除机体过剩的金属。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

5.禁服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而茄属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6.关节炎患者不要经常使用铁锅烹饪。习惯用铁锅炒菜和类风湿风性关节炎病很容易旧病复发,发病后血清中的铁含量下降。

膝关节炎的饮食调理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使膝关节炎患者的身体早日得到康复,另外在治疗膝关节炎期间内,患者的心理调理工作也要多加注意,膝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03:08
膝盖抽积液的危害有哪些
膝盖穿刺抽积液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基本上不会遇到太大危险,但毕竟是有创操作,需要医生将注射器的针头通过膝关节的内上方、外上方或两侧膝眼,穿刺进入膝关节腔内抽取积液。即使医生严格地遵循这种无菌操作规范还有要求,但仍然会有发生膝关节内细菌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这种感染很难控制,尤其对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全身抵抗力比较差,发生膝关节感染的风险会成倍增加。另外除积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穿刺部位小的血肿、小的出血这种血管的损伤,如果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就可能引起穿刺部位的皮下淤血、膝关节腔内积血等情况,反而加重患者膝关节的症状。
为什么蹲下起来时膝盖疼
膝关节的活动是靠股四头肌肌腱,就是大腿前面这块肌肉作为动力,牵拉着髌腱活动。在股四头肌肌腱下方和髌键之间有一块骨头,是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就叫髌骨,就是膝盖骨。髌骨和后面的股骨和胫骨形成了关节,叫髌骨关节。走平路的时候,髌骨和股骨是不接触的,所以走平路不疼。在蹲下的时候,髌骨和股骨均有摩擦,这个摩擦产生的力比较大,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但是有病变的时候,比如髌骨软化症的时候,不能承受这个压力就会产生疼痛。髌骨在蹲下的时候,承受比行走平道的压力更大,所以蹲下起来膝盖就会疼。
语音时长 02:38

2021-09-29

69867次收听

03:00
膝盖下蹲疼走路没事是怎么回事
膝盖下蹲疼走路没事是常见的临床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病人得了髌骨关节炎,而整体的膝关节是正常的。因为髌骨虽然是也属于膝关节的组成部分,但是平常最容易注意到的膝关节,是股骨也就是大腿骨和胫骨,也就是下面的小腿骨关节的部位。平常比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做膝关节置换,也置换的是股骨和胫骨对应的部位,是做手术主要集中在这个地方,而髌骨大家平常可能不是特别在意,而恰恰是这个部位的关节炎。髌骨实际上是在人体一生中,每当下蹲的时候承受的力量,也就是压力是最大的。
膝关节炎吃什么药好
我们得病以后一定不要乱去吃药,因为我们不是医生,用错了药的话不仅治疗不好,还会使病情更加的严重,那么膝关节炎吃什么药好?看到药物治疗骨关节炎也当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了,而对于骨关节炎患者而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老人居多,而且老人大部分也会对一些药物有更强的副作用出现。
膝关节炎预防动作
膝关节炎大家都知道的,它是骨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近几年患膝关节炎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多以年轻人居多,为此在生活当中做好膝关节炎的防范工作是很重要的,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那么,膝关节炎预防动作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相关介绍吧。
双膝关节炎护理问题
膝关节炎作为一种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比较好发于老年人群,疾病的发生给膝关节炎患者身体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困扰着膝关节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对膝关节炎进行一般治疗后,日常的保健护理措施也不能够忽略,那么,双膝关节炎护理问题有哪些呢?
怀孕期间得膝关节炎吃些什么
膝关节炎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患上此病后,不仅要积极的去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正确的饮食可以有效促进疾病的恢复,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怀孕期间得膝关节炎如何饮食?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膝关节炎的防治有哪些
膝关节炎在如今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病,但是大家不要轻视这种疾病,因为膝关节炎的出现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也是比较大的,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膝关节炎对大家的伤害,那么,膝关节炎的防治有哪些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介绍吧。
膝关节骨关节炎如何预防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除年龄外,引起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膝关节慢性损伤、超重、受伤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特别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2、尽量不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3、控制体重;防止加重膝关节的负担一旦身体超重就要积极减肥控制体重。4、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参加剧烈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一般建议散步或游泳。5、经常变换姿势,避免某个部位的关节长期处于负重状态。6、注意防止外伤,避免反复蹲起跑跳活动,避免让关节经受长期压力。7、合理饮食、增强营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26

64437次收听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多是由于膝关节部位外伤、磨损、退变引起的膝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多数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主要症状表现有:1、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2、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3、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4、膝关节弹响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畸形等。所以在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后平时一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膝关节部位过度受力活动、避免膝关节外伤,并且症状明显时一定及时的就诊,行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配合针灸理疗的治疗,来缓解症状。
语音时长 01:24

2019-12-05

56646次收听

膝关节积液一定要抽水吗
不要在未明确原因的情况下抽取膝关节液。如果膝关节液过多,张力过大的时候,这时进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抽液以后膝关节腔内的压力急剧的降低,这时滑膜会产生更多的积液,而出现积液再次增加很快复发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对膝关节产生积液的问题进行确诊的,这种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的疾病,从根本上消除膝关节积液。老年人退化性膝关节病变所引起的膝关节积液,这种情况下一般积液量不大。所以我们不首先考虑进行膝关节抽液,可以先进行保守的治疗,例如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这些药物主要有双氯芬酸钠、芬必得等等药物,还可以通过膝关节内注射一些类固醇类激素,减少关节液的形成,而逐渐的让膝关节积液得到治疗。对于有一些发生了化脓性病的膝关节积液,这时需要及时进行抽吸。总之,膝关节积液出现以后,一定要首先明确发生积液的原因,然后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当膝关节积液比较多,肿胀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关节积液抽吸,同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这样膝关节积液的治疗效果会得到保证。
语音时长 02:17

2018-12-13

63816次收听

02:35
儿童化脓性膝关节炎平时注意什么
一旦得了化脓性膝关节炎,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如果化脓性膝关节炎不及时治疗,就会转变成慢性。另外,也会对关节内部的结构,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对于化脓性膝关节炎这个疾病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还有要明白究竟是什么细菌。要及时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避免到了慢性期,治疗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治疗是选择不同的方案,是综合的方面,不是某一个就能完全解决。一般的治疗要非常严格,一个是它的疗程,另外一个是判断的指标,还有一个是最终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停药,什么时候改药,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做,治疗才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最后才不会出现后遗症。
有哪些方法是针对膝关节炎治疗的
膝关节炎患者除了要注意日常生活调理外,如果症状较轻,可用贴膏药、做理疗、或服用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来缓解,如果症状明显,可采用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中药离子导入等物理治疗方法,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选择手术,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的选择。
语音时长 02:22

2018-04-26

53715次收听

02:14
膝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其最大的特点是疼痛,多数膝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若不接受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甚至残疾。
01:51
膝关节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膝关节炎患者除了要注意日常生活调理外,如果症状较轻,可用贴膏药、做理疗、或服用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来缓解,如果症状明显,可采用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中药离子导入等物理治疗方法,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选择手术,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