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三大预防便秘的方法

25795次浏览

预防便秘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三种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推荐选择西蓝花、燕麦片、火龙果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水分与膳食纤维结合能软化粪便。需避免过量摄入精制米面、油炸食品等低纤维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延缓肠道排空速度。

2、增加运动量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通过腹肌收缩和体位变化刺激肠道蠕动。久坐人群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简单的腰腹扭转运动即可帮助促进结肠内容物移动。长期卧床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腹部按摩,沿结肠走向顺时针环形按压。

3、定时排便习惯

晨起后或餐后30分钟内是生理性结肠蠕动活跃期,此时尝试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排便时保持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使直肠角更利于粪便排出。避免如厕时阅读或使用手机,专注排便能提高效率,每次如厕时间建议控制在5分钟内。

预防便秘需长期坚持生活干预,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等症状持续超过3周,或伴随腹痛、便血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排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伴随症状等信息。特殊人群如孕妇、术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避免自行服用刺激性泻药。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产后便秘?
结婚生子是每个女性朋友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但是近年来很多准妈妈在产后出现便秘,这对刚生产完的准妈妈们来说危害非常大。因此,学习一些相关的预防产后便秘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如何预防产后便秘?1、注意妊娠期保健,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胎位不正时及时进行纠正。因为胎位不正不仅对以后生产不利,而且易造成下腔静脉受压,静脉回流受阻。直肠下段及肛管静脉淤血、扩张、弯曲而发生痔疮,一旦痔疮发
02:25
便秘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由于粪便在消化道中移动太慢,或者无法从直肠中排出,导致粪便脱水、干燥,从而引发便秘。常见的诱因比如一些器质性的病变,像痔疮、炎症性肠病、直肠内折叠等;还有一些生活因素,比如不良饮食习惯、不良运动习惯等,另外在老年人、孕期女性群体中发生率更高。缓解便秘,除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外,大部分患者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比如中成药胆宁片,其含有大黄、虎杖、陈皮、山楂等中药成分,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清热通下作用,解决便秘问题;同时还能帮助改善饭后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问题。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可以用一些微生态制剂,及润肠通便的药物比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帮助缓解便秘。另外,生活饮食上也要有所调整,保证健康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补充膳食纤维。多喝水,日常饮水量保证在1.5-2L左右,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能够让粪便排出更为通畅。
02:44
吃饭正常但是大便很少怎么回事
吃饭正常,大便量很少,可能与消化功能、饮食、肠道炎症等有关:一、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强,正常进食的食物大部分被消化吸收,产生的残渣量较少,如果排便只是量少但形状正常,可以不给与特殊处理。二、如果大便干燥,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改善大便少的状况。三、气虚、脾虚、肠道炎症的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胃肠动力差所致。通过服用肠道益生菌,结合饮食调整,减少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及增强体育锻炼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改善症状。四、吃得太精细,肠道内水分缺少。可多摄入水果、蔬菜和杂粮,保证肠道的推送能力,可增加大便的湿度、水分和大便形成的量。
大便一粒一粒的什么原因
有的人大便特别干,形容就跟羊粪似的,一定是有便秘了。便秘一般来说,现在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就是大便比较干,干到什么程度,就像羊粪一样,持续时间一般的来说3个月到半年,几天拉一回,3天或者是一个礼拜才拉一次,如果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建议最好吃一些药物,配上改变生活习惯。建议饮食要合理化,要粗粮、细粮搭配,均衡营养。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要改变生活习惯,尽量少熬夜,多喝一点儿水。如果不管用,大便仍然很干,建议最好吃一些润肠药。吃了润肠药还不管用,有可能个别的人肿瘤也会引起大便很干,就应该做一下肠镜的检查,因为便秘主要分器质性的和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一定就长了息肉了,长了肿瘤了,长了痔疮了。所谓说功能性的,一定就是肠蠕动缓慢了。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09

72710次收听

02:39
大便头干硬后软是怎么回事
大便肛门头干,可能会有肛裂,肛门会出血,括约肌如果损伤了,还会疼痛。如果仅仅是大便的头比较干,可以调理一下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尽量不熬夜。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还干,建议吃润肠药。吃了润肠药还是特别干,应该查一下肠镜。如果长了肿瘤,大便会在肠管里呆的时间很长,吸收水分,很可能就会很干。所以大便干如果又配有出血,还有便秘的情况下,首先用润肠药,如果效果不好,应该做肠镜,除外长了息肉或肿瘤。
便秘会让大便发黑吗
便秘是不能让大便直接变黑的,大便变黑和便秘,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是大便发黑,需要到医院做常规检查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使用一些药物、铁剂、血豆腐等引起的大便发黑,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是病理性的大便发黑,一般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而便秘为肠道系统的病变,大便发黑可能是胃肠道的病变。大便发黑和便秘是一个疾病的两种表现,但是便秘和大便发黑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语音时长 01:03

2021-04-09

94383次收听

02:33
便秘屁股出血用什么药
便秘屁股出血通常它是由于痔疮或者是肛裂等等引起的,可以使用痔疮的药膏来进行涂抹或外用,或者用一些消炎的或者抗生素类的药物口服。另外便秘的屁股出血,多数是由于大便干燥对肛门造成了一些损伤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干硬的大便划伤了皮肤和黏膜,引起了肛裂,还可能是因为大便秘结引起的痔核脱出和外痔的现象。对于这些都可以通过应用痔疮的药膏来进行涂抹和外用。如果是由于肛裂引起的,那就需要使用一些消炎的药物对局部进行涂抹。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细菌的感染,促使伤口的愈合。
便秘会让大便发黑吗
便秘并不会导致大便发黑,导致大便发黑,主要的原因就是直肠病变,消化器官出血,又或者是和日常的饮食有关,所以需要积极的接受大便常规检查。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便秘
当便秘非常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比如可以应用容积性泻药、接触性泻药、润滑性泻药、高渗性泻药、膨胀性泻药等泻药对症治疗,缓解便秘;还可以应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加快肠蠕动速度,也能改善便秘症状。
便秘的治疗方法
便秘在临床和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如果遇到便秘,该如何治疗呢?首先推荐一个四部的保健操,这是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经常做的。第一,练习提肛运动,练习收缩和放松肛门。便秘的病人每天可以练3次,每次收缩肛门算一次,每次练600下。第二,按摩腹部。每次顺时针按摩腹部30下,逆时针30下,每天3次。第三,排便前按压鼻翼两侧的穴位叫迎香穴,在鼻唇沟的位置,每天10分钟。第四,耳穴疗法。可以用手指快速捻动两个耳垂,1~2分钟,每天3回。另外要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是在早上起床后和早餐后排便。
语音时长 01:41

2020-03-20

57677次收听

如何预防便秘的发生
对于便秘来说,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并且很容易受其影响的一种情况,便秘并不是疾病,所以只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一般都是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进行注意,相信一定能够避免便秘的发生,所以这都是需要注意和了解的。
什么是出口性便秘
出口性便秘是一种排便出口附近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排便困难,或是羁留性便秘,这种便秘的病症约占总便秘者的60%左右。该病的表现为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每种症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都不同,需要作出的治疗也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的判断。
经常便秘如何调理
经常便秘怎么调理?一、减轻病人的心理不安和恐惧,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二、要多饮白开水。每日晨起后,可饮一杯温热的白开水,以湿滑肠道。若无禁忌,每天至少摄入2000毫升的液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等。三、观察病人的排便状况、排便的性质以及量,积极寻找引起便秘的原因。四、指导病人来做适当的活动,如腹部的按摩,练腹肌和肛提肌的仰卧起坐运动等。五、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去厕所,日久了即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一个习惯。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16

57594次收听

便秘原因是什么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许多,最常见的是由于胃热引起的便秘。当然除了便秘的症状还有消谷善饥、肥胖,也就是说对于胃热引起便秘的患者往往是肥胖,因为他吃的比较多,进食比较多,消化比较快,同时还伴有舌红苔黄这类症状。还有一类引起便秘的原因就是气虚。气虚推动大便无力,出现便秘。还有一类病因就是由于阴虚,肠道干涩出现便秘。总的说来,便秘就是大便次数减少或者是排便困难而引起的一类原因。
语音时长 01:07

2019-07-30

48559次收听

01:29
经常便秘是什么原因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对于便秘首先要注意除外一些器质性的问题引起的便秘,比如一些结肠的肿瘤,一些药物,一些系统性疾病,这些都会表现为便秘的症状。如果做了相关的检查,除外了器质性的便秘,就是功能性的便秘。如果便秘持续很长时间,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结肠动力传输的问题,或者靠近肛门口出口梗阻的问题,以及两者原因都有。所以当便秘出现时,尤其是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时,一定要先除外器质性病变后,再考虑功能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