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针灸部位有哪些呢
肩周炎针灸治疗常用部位主要有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臂臑穴、阿是穴等,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选择配穴。
1、肩髃穴
位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肩关节前侧疼痛及活动受限,常配合抬臂动作进行刺激。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医师用毫针斜刺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手法。
2、肩髎穴
在肩峰后下方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肩关节后侧疼痛和上举困难,针刺时需暴露三角肌后缘。该穴常与天宗穴配伍使用,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3、肩贞穴
位于腋后纹头上1寸,属手太阳小肠经。针对肩关节内侧疼痛及内旋障碍效果显著,进针时注意避开腋神经。临床多配合小海穴使用,通过电针加强疏经活络作用。
4、臂臑穴
在三角肌止点处,属手阳明大肠经。适用于肩臂连接处酸胀及外展无力,针刺深度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该穴常作为辅助穴位,配合主穴使用可增强通络止痛效果。
5、阿是穴
即局部压痛点,根据患者实际疼痛部位灵活取穴。针刺前需触诊确定最敏感反应点,采用围刺法或齐刺法处理。该法能针对性缓解肌肉粘连和筋膜紧张,常作为动态补充取穴。
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肩部受凉,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建议选择宽松衣物方便治疗,治疗后2小时内不宜洗澡。日常可进行钟摆运动等康复训练,但需控制幅度避免二次损伤。若出现晕针或皮下淤血应暂停治疗,及时与医师沟通调整方案。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