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作用与功效
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湿疹瘙痒、溃疡不敛等病症。石膏的主要作用包括解热镇痛、抗炎消肿、收敛止血等。
1、清热泻火
石膏性寒,归肺胃经,能有效清除体内实热。对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石膏常与知母配伍使用。肺热壅盛导致的咳嗽气喘,可配合麻黄杏仁增强宣肺平喘效果。胃火炽盛引发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多与黄连升麻同用。使用石膏煅制品时需注意其收敛特性可能影响清热效果。
2、除烦止渴
石膏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发挥镇静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导致的心烦不安。其含有的含水硫酸钙可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症状。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烦渴,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滋阴药物治疗。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3、敛疮生肌
煅石膏外敷能减少创面渗出,促进组织修复。对于烧伤烫伤形成的浅表溃疡,可与黄柏粉调敷。慢性皮肤溃疡久不愈合时,配合血竭珍珠粉可增强生肌效果。使用前需清创消毒,避免继发感染。过敏体质者应先小面积试用,观察皮肤反应。
4、解热镇痛
石膏中的钙离子可调节体温中枢,对感染性发热有明显退热作用。其镇痛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适用于头痛、牙痛等症。与阿司匹林等西药联用时需间隔两小时,防止影响药物吸收。虚寒型疼痛禁用,可能加重畏寒症状。
5、抗炎消肿
石膏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红肿热痛。对于急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病症,可配合蒲公英外敷。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与苍术黄柏配伍能增强抗炎效果。外用时应避开眼睛黏膜,出现皮肤刺痛需立即停用。
使用石膏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生品或煅制品,内服剂量应遵医嘱调整。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保持饮食清淡。外用时注意创面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导致电解质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