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眼科学
眼眶疼可能由视疲劳、鼻窦炎、青光眼、眼眶蜂窝织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抗感染治疗、降眼压药物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长时间用眼导致眼周肌肉紧张,表现为眼眶酸胀、干涩。建议...
眼袋大可能由遗传因素、睡眠不足、皮肤松弛、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部分人群因先天眶隔脂肪膨出或眼轮匝肌薄弱导致眼袋明显,建...
高度近视有一定遗传概率,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用眼习惯、眼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时子女遗传概率显著增加,可能与巩膜胶原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突变...
近视多数情况下无法完全恢复,但可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激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等方式控制进展或矫正视力。
夜间佩戴可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获得清晰视力,...
超高度近视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角膜塑形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等方式治疗。超高度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眼轴异常增长、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
假性近视是一种由睫状肌持续痉挛导致的暂时性视力模糊,属于功能性视力障碍,常见于用眼过度人群,与真性近视有本质区别。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无法放松,可通...
眼镜更换周期一般为1-2年,实际时间受到镜片磨损程度、屈光度变化、镜架变形、用眼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日常擦拭或外力刮擦会导致镜片镀膜脱落、划痕加深,影响透光率,...
儿童假性近视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视觉训练、药物治疗、光学矫正等方式恢复。假性近视通常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照明不足、睫状肌痉挛、屈光不正等原因引起。
减少持续近距离...
近视眼眼球突出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近视眼眼球突出通常由眼轴增长、眼外肌失衡、巩膜变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原因引起。
科学验...
眼睛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手术、调整用眼习惯等方式治疗。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眼部调节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小孩肾积水可能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排尿异常、尿量减少、发热、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小孩肾积水可能表现为腰部或腹部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与积水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积水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重度积水可能导致剧烈疼痛。疼痛可能与肾脏包膜受牵拉或尿路压力增高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或拒按腹部行为。
排尿异常是肾积水的常见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尿流变细、尿流中断或尿滴沥现象。这些症状可能与尿路梗阻导致排尿阻力增加有关。家长需记录孩子排尿次数和尿量变化。
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是肾积水的严重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梗阻。尿量减少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蓄积,严重时可引发尿毒症。家长需密切监测孩子24小时尿量,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肾积水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发热多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肾盂肾炎等并发症。家长发现孩子发热伴排尿异常时,应考虑尿路感染可能,及时就医治疗。
长期慢性肾积水可能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这与肾脏功能受损影响代谢和营养吸收有关。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生长曲线,发现生长速度减缓应及时排查肾脏疾病。
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超声、CT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排尿情况,保证适量饮水,避免憋尿,定期进行体检。对于确诊肾积水的患儿,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新生儿肾衰竭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少尿或无尿、喂养困难、水肿、呕吐或腹泻、皮肤苍白或发绀等。新生儿肾衰竭可能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围产期缺氧、严重感染、药物毒性或脱水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干预。
新生儿每日尿量少于1毫升/千克体重或持续6小时以上无尿需警惕肾衰竭。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或泡沫增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浓缩功能障碍有关。家长需记录尿布更换频率及尿量,医生可能通过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片等利尿剂评估肾功能,并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拒奶、吸吮无力或进食后频繁吐奶可能是肾衰竭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表现。血液中尿素氮升高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恶心反应。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医生可能开具碳酸氢钠口服溶液纠正酸中毒,或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调节血钾水平。
眼睑、四肢或阴囊部位非凹陷性水肿提示水钠潴留,常见于急性肾损伤的少尿期。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浆白蛋白减少相关。需限制液体摄入量,医生可能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联合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预防肺水肿。
顽固性呕吐或水样便可能由尿毒症毒素积累或高钾血症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脱水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家长需观察呕吐物性状及排便次数,医生可能采用腹膜透析清除毒素,并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抗高血钾。
贫血导致的黏膜苍白或肢端发绀反映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瘀斑。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同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刺激骨髓造血。
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护理期间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及出入液量。母乳喂养者母亲应低盐低蛋白饮食,人工喂养需选择特殊配方奶粉。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超声检查,必要时转诊至儿童肾内科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儿童IgA肾病眼睛肿可能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高血压或并发眼部感染等因素有关。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炎,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肾活检确诊。
IgA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分和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引发眼睑水肿。患儿可能出现晨起眼睑浮肿、尿量减少。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或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轻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尿量及体重变化。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会造成体内钠离子蓄积,水分滞留于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患儿常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眼睑肿胀。建议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类食物。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片等利尿剂,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液体渗入组织间隙。患儿除眼睑肿胀外可能出现腹水或阴囊水肿。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家长应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引起血压升高,导致眼周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患儿可能主诉头痛或视物模糊。治疗常用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家长需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血压值,避免剧烈运动。
免疫力低下时易继发结膜炎或睑缘炎,表现为眼睑红肿伴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或红霉素眼膏局部抗感染。家长需注意患儿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需保证患儿充足休息,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周监测晨起空腹体重,记录水肿消退情况。若出现血尿加重、持续少尿或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进展。长期管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前列腺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肾疼,但可能因炎症扩散或并发症导致腰部不适。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会阴部胀痛、排尿异常等症状,若出现肾区疼痛需警惕泌尿系统其他病变。
前列腺炎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骨盆区域,包括会阴、耻骨或阴茎根部,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但较少波及肾脏。肾脏本身有包膜包裹且与前列腺解剖位置较远,单纯前列腺炎极少直接刺激肾脏神经。患者感受到的腰部酸胀多与久坐导致的肌肉劳损或炎症引起的反射性疼痛有关,这种疼痛属于牵涉痛而非肾脏器质性病变。
当出现持续肾区绞痛、叩击痛伴发热时,可能存在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并发症。长期未控制的前列腺炎可能通过尿路逆行感染影响肾脏,或由前列腺肿大导致尿潴留间接引发肾积水。此类情况需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与单纯前列腺炎进行鉴别。
前列腺炎患者应避免久坐和过量饮酒,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路。出现腰部剧烈疼痛、血尿或38摄氏度以上发热时须立即就医,排除肾结石、肾感染等严重疾病。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直肠指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肾亏和前列腺炎不是同一种疾病。肾亏是中医概念,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前列腺炎是西医诊断,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明显差异。
肾亏属于中医虚证范畴,多因先天不足、久病耗损或房劳过度导致。典型表现包括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性功能减退等,可能伴随夜尿增多或五心烦热。中医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配合艾灸肾俞、关元等穴位。日常需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寒凉饮食。
前列腺炎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类。主要症状为会阴胀痛、尿频尿急,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大前列腺,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西医治疗需根据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患者应禁酒辣、避免久坐压迫前列腺。
肾亏多与整体机能衰退相关,而前列腺炎常由病原体感染、盆底肌肉痉挛或尿液反流引发。前者进展缓慢,后者可能急性发作。长期前列腺炎未控制可能继发肾亏,但两者无直接因果关系。
肾亏通过中医四诊合参判断,前列腺炎需结合尿常规、前列腺B超等检查确诊。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问题,需中西医结合评估,避免将前列腺炎误作肾亏单纯进补。
肾亏强调调理体质,疗程较长;前列腺炎需针对性抗炎,急性期1-2周可见效。合并治疗时,中药如前列舒通胶囊可协同改善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建议患者根据具体表现选择泌尿外科或中医科就诊,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锻炼,饮食注意补充南瓜子、西红柿等富含锌元素食物。避免自行滥用壮阳药物或抗生素,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