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感染性疾病科
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生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和定期监测。主要涉及病毒载量控制、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接种、肝功能监测四个方面。
妊娠前应检测H...
肝功能检查频率一般建议健康人群每年1次,高危人群每3-6个月1次,实际间隔需根据肝功能异常程度、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因素调整。
无肝病病史且无高危因素者,每...
多数丙型肝炎患者无须住院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可在门诊完成。是否需要住院主要取决于{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硬化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
戊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血液或母婴垂直传播。传播风险主要与水源污染、生食感染、密切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饮用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是...
谷丙转氨酶偏高可能由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长期高脂饮食或肥胖导致肝细胞脂肪堆积,引发轻度炎症反应。建...
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隔离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途径有污染水源、食物接触、密切生活接触、母婴垂直传播。
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感染,需加强饮用水消毒...
孕检通常包含艾滋病病毒检测,主要筛查项目有艾滋病抗体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丙肝抗体检测。
所有孕妇在首次产检时均需进行免费艾滋病筛查,采用ELIS...
大三阳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隐痛等表现。这些症状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持续疲劳感,适当休息可缓...
1岁宝宝可能会得猩红热。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10岁儿童,但1岁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也可能感染。
家长需注意避免...
艾滋病感染后症状出现时间一般为2-4周,临床表现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
约50%感染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2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外阴瘙痒伴随小疙瘩可能由外阴湿疹、外阴毛囊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尖锐湿疣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外阴湿疹可能与局部潮湿、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治疗需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
外阴毛囊炎多因细菌感染毛囊导致,常见红色丘疹伴脓头。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外阴,穿透气棉质内裤,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特征为豆渣样白带及外阴灼痛。需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氟康唑胶囊,同时煮沸消毒内裤。
尖锐湿疣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菜花状赘生物。具有传染性,需避免性生活,临床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或使用鬼臼毒素酊、干扰素凝胶等药物。
建议选择宽松透气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出现持续瘙痒或皮疹扩散应及时至妇科或皮肤科就诊。
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症状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度不适到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餐后,排便后可缓解;腹胀常伴随腹部膨隆感,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或内脏高敏感性有关。
表现为腹泻型(每日排便超过3次)、便秘型(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混合型交替出现,粪便性状可能呈硬块状、糊状或水样。
粪便表面附着透明或白色黏液,但无脓血,该症状与肠道黏膜分泌功能紊乱相关,需与炎症性肠病进行鉴别。
排便后仍有便意或肛门坠胀感,可能与直肠敏感性增高或盆底肌协调障碍有关,严重时可能导致反复如厕行为。
建议老年患者记录症状日记,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和刺激性饮食,症状持续加重时需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
月经推迟十几天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激素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
长期熬夜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该病与胰岛素抵抗及雄激素过高有关,常伴痤疮、多毛症状。推荐低升糖指数饮食,医生可能开具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改善代谢异常。
甲亢或甲减均可干扰月经周期,可能伴随心悸或乏力。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结果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或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慢性应激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严重时可短期服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配合心理疏导改善症状。
记录至少三个月经周期情况,避免过度运动或快速减重,若持续异常需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病因。
白带增多伴外阴瘙痒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等疾病引起,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局部刺激→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阴道菌群失衡导致,常见细菌性阴道病或念珠菌感染,表现为白带呈豆腐渣样或鱼腥味。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甲硝唑片、硝酸咪康唑栓。
局部卫生不良或过敏原刺激引发,伴随红肿灼热感。建议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硼酸洗液。
病原体上行感染所致,白带呈脓性且可能接触性出血。需进行宫颈分泌物检测,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保妇康栓。
HSV病毒感染引起,特征为簇集水疱伴剧烈瘙痒。需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并避免性接触传播。
日常需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妇科就诊。
大便前面成型后面稀可能由饮食结构失衡、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导致粪便前硬后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减少油腻食物,有助于改善排便状态。
肠道蠕动不协调会影响粪便形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调节胃肠功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制剂。
可能与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失调有关,常伴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调节肠道运动的药物。
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可能出现黏液便、里急后重感。需完善肠镜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抗炎药物。
保持规律饮食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消化科就诊完善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