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科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癌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涎腺囊肿是指涎腺导管阻塞或损伤导致唾液潴留形成的囊性病变,常见于舌下腺、腮腺等部位,属于口腔颌面部良性病变。
涎腺囊肿主要因导管系统阻塞或腺体损伤引起。导管结石、炎症后瘢痕收缩可导致导管狭窄,外伤或手术可能破坏导管完整性,先天性导管发育异常也可能造成唾液排出障碍。这些因素使唾液无法正常排出,在腺体内积聚形成囊腔。
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柔软肿块,表面黏膜呈淡蓝色。舌下腺囊肿位于口底时可能影响舌体运动,腮腺囊肿多出现在耳垂下方。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咀嚼时可能伴有胀痛感,囊肿破裂后可见黏稠液体流出。
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大小及性质,显示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CT或MRI能鉴别深部囊肿与肿瘤,细针穿刺可抽取囊液进行生化分析。唾液腺造影能显示导管系统异常,但急性炎症期禁用。需与黏液表皮样癌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小型无症状囊肿可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是根治方法,需完整摘除囊壁防止复发。对于舌下腺囊肿可采用袋形术建立引流,腮腺区手术需注意保护面神经分支。合并感染时需先控制炎症,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排除复发。涎腺按摩有助于导管通畅,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促进唾液分泌。出现新发肿块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复诊。
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维护,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外伤导致腺体损伤。出现持续口腔肿块建议尽早就诊,未经治疗的囊肿可能反复感染或增大影响功能。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必要时进行影像学复查。
牙龈变白不一定是癌症的前兆,可能与口腔黏膜病变、贫血、口腔感染等因素有关。牙龈颜色变化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口腔黏膜白斑是牙龈变白的常见原因之一,多由长期吸烟、咀嚼槟榔或口腔慢性刺激导致,表现为局部黏膜增厚发白,可能伴随粗糙感。维生素B族缺乏也可引起口腔黏膜苍白,常伴有舌炎或口角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补充维生素可改善。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减少会出现牙龈苍白,同时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需排查缺铁性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类型。口腔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会在牙龈形成白色伪膜,伴随灼痛感,需抗真菌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如扁平苔藓也可能导致牙龈白色网状改变,需结合皮肤病变综合诊断。
癌症相关病变如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可能表现为白色斑块,但通常伴有溃疡、硬结或出血等典型特征。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苍白往往伴随自发性出血、肿胀及全身症状。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可能出现口腔毛状白斑,需通过血液检测确诊。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可导致牙龈边缘蓝灰色线状改变,需结合职业暴露史判断。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角化不良症也会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白斑,但多自幼发病。
发现牙龈颜色异常应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漱口水或强行刮除白斑。建议记录症状持续时间、是否伴随疼痛出血、近期用药史及全身症状,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过烫或辛辣饮食。吸烟者应戒烟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贫血患者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若白斑持续两周未消退或出现增大、溃烂,须立即到口腔黏膜科或综合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胰腺炎一般能治好,但具体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
急性胰腺炎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完全康复。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治疗后,症状可在1-2周内缓解。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防止复发。
重症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可能遗留胰腺功能不全等后遗症。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胰腺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需要重症监护、内镜引流或坏死组织清除手术等综合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腺组织持续损伤,可能出现糖尿病、脂肪泻等长期并发症,需终身进行胰酶替代治疗和血糖管理。
胰腺炎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必须严格遵医嘱治疗,慢性患者需长期随访管理。
一岁宝宝干呕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饮食管理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
喂养过快、奶嘴孔过大或辅食颗粒粗糙可能导致宝宝吞咽空气或刺激咽喉引发干呕。家长需控制喂奶速度,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辅食应研磨细腻。若伴随吐奶,可将宝宝竖抱拍嗝15-20分钟。
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引发胃内容物反流,表现为进食后频繁干呕、哭闹。可能与喂养姿势不当、腹部受压有关。建议采用头高脚低体位喂养,喂奶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
鼻塞或咽部炎症会导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引发干呕,常伴有咳嗽、流涕症状。家长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洁鼻腔,保持室内湿度50%-60%。若出现发热需就医排查,可能需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
牛奶蛋白或辅食添加不当可能诱发过敏反应,除干呕外可能出现皮疹、腹泻。建议暂停新添加的辅食,母乳喂养母亲需忌口鸡蛋、海鲜等易致敏食物。确诊过敏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并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腹部受凉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间歇性干呕伴腹胀。可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注意腹部保暖。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帮助建立正常菌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日常需记录宝宝干呕频次与饮食关联性,避免强迫进食。保持餐具清洁消毒,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若干呕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肠套叠、脑膜炎等急重症。哺乳期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乳腺癌可能会引起胸口痛,但胸口痛并非乳腺癌的典型症状。乳腺癌早期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头溢液、皮肤凹陷等症状。胸口痛更可能与乳腺炎、肋软骨炎或心血管疾病有关。
乳腺癌引起的胸口痛通常发生在肿瘤侵犯胸壁或转移至肋骨时。这种情况下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能伴随局部压痛或活动受限。肿瘤压迫肋间神经也可能导致放射性疼痛,表现为胸前区刺痛或灼烧感。部分患者会在乳房切除术后出现慢性胸壁疼痛,这与手术创伤或神经损伤有关。
非乳腺癌因素导致的胸口痛更为常见。乳腺炎多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常见于哺乳期女性。肋软骨炎引起的疼痛多位于肋骨与胸骨连接处,按压时加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放射。胃食管反流病也可能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常与进食相关。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胸口痛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CT等检查明确病因。乳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乳房自检,发现异常肿块或皮肤变化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