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科 > 妇产科 > 子宫肌瘤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婴儿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发热、腹痛、食欲下降等。婴儿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呕吐是婴儿肠胃炎的常见症状,可能表现为频繁吐奶或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胃液,严重时可能出现胆汁样物质。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常导致呕吐,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可能引发该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性状,避免婴儿误吸呕吐物。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溶液、益生菌制剂等缓解症状。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呈蛋花汤样,细菌性腹泻可能伴随脓血便。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家长需注意婴儿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征兆。治疗可能包括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持续时间较短,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持续高热。家长应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治疗原发感染。
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拒绝进食等。腹痛通常与肠痉挛、肠胀气有关,触诊时腹部可能有压痛。家长可尝试轻轻按摩婴儿腹部缓解不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同时排查是否存在肠套叠等急腹症。
肠胃炎会导致婴儿食欲明显减退,拒绝哺乳或进食。这与胃肠道不适、恶心感有关,可能伴随口唇干燥、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家长应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强迫进食。医生可能推荐使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复合凝乳酶胶囊等改善消化功能,严重时需考虑静脉营养支持。
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症状变化,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尿布皮炎,哺乳期母亲应饮食清淡。症状加重或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遵循医生指导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肠道菌群恢复。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部分病毒性肠胃炎。
过敏性结膜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冷敷缓解症状、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口服抗组胺药物、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结膜炎通常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化妆品、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避免接触宠物皮屑。外出时可佩戴护目镜减少过敏原接触。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减少空气中悬浮的过敏原颗粒。对于化妆品或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用相关产品。
使用干净的冷毛巾或冰袋敷于闭合的眼睑上,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冷敷可帮助收缩血管,减轻眼部充血、瘙痒等不适症状。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应用干净毛巾包裹。冷敷后可使用人工泪液冲洗眼睛,帮助清除可能残留的过敏原。
可遵医嘱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等抗过敏眼药水。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释放,减轻眼痒、红肿等症状。使用前清洁双手,避免瓶口接触眼睛,防止污染。滴药后闭眼1-2分钟,促进药物吸收。不同药物使用间隔应遵医嘱。
症状严重时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口服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能系统性缓解过敏反应,减轻眼部和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副作用,驾驶或操作机械前慎用。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孕妇用药需医生评估风险。
对于反复发作的重症患者,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5年,需在专业机构由医生监督进行。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全身过敏反应等。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日常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加重刺激。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眼部病变。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按压眉毛酸痛可能与用眼过度、外伤、鼻窦炎、偏头痛、青光眼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压痛、胀痛或放射痛,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干预措施。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周肌肉持续紧张,可能引发眉弓区域乳酸堆积。常见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精细用眼后,伴随眼干、视物模糊等表现。可通过热敷、闭目休息缓解,建议每用眼1小时远眺5分钟。
眉弓部位受撞击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或眶上神经受压,表现为按压痛伴局部肿胀。轻微外伤可冷敷处理,若出现视力改变需排除眶壁骨折,必要时需进行眼眶CT检查。
额窦或筛窦炎症会刺激眶上神经分支,引发眉弓区牵涉痛。多伴随鼻塞、脓涕、面部压迫感,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配合鼻腔冲洗。
血管神经性头痛常放射至眶上区域,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可能由睡眠不足、激素变化诱发,部分患者伴有畏光、恶心。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佐米曲普坦片等药物,需避免已知诱因。
眼压急剧升高时可能引起眉弓及前额剧痛,多伴视力下降、虹视现象。需紧急测量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醋甲唑胺片控制眼压,必要时需激光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用力揉搓眼部。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进行眼周穴位按摩,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视力异常、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至眼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黑痣变大了可通过观察变化、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黑痣增大可能与紫外线刺激、摩擦刺激、内分泌变化、黑色素细胞增生、黑色素瘤等因素有关。
短期内黑痣轻微增大可能由日晒或局部摩擦引起,建议记录黑痣直径、颜色、边缘形态的变化。避免抓挠或反复刺激黑痣,日常需做好防晒,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遮挡患处。若伴随瘙痒或疼痛需及时就医。
皮肤科医生通过皮肤镜可观察黑痣的色素分布、血管形态等特征,辅助判断性质。检查无创且快速,适用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黑痣。若发现不对称性生长、颜色不均等异常表现,需进一步做病理活检。
通过切取部分或全部黑痣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活检后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或疤痕,需保持伤口干燥。病理报告提示非典型增生时,建议扩大切除范围。
调Q激光或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平坦、较小的良性黑痣,通过光热作用分解黑色素。治疗后需避免沾水3-5天,结痂期不可强行剥脱。激光无法根除深层色素细胞时可能复发,反复治疗3次无效需考虑手术。
对快速增大、直径超过6毫米或病理确诊为黑色素瘤的黑痣,需手术完整切除并送检。术后根据创面大小选择缝合方式,定期换药直至拆线。切除后可能遗留线性疤痕,可通过硅酮凝胶或激光修整改善。
日常需每月用手机拍摄黑痣照片对比变化,避免使用腐蚀性药水点痣。外出时穿戴遮阳帽和长袖衣物,减少紫外线暴露。如发现黑痣边缘不规则、颜色加深或渗液,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小儿咳嗽伴随口臭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鼻窦炎、胃食管反流、扁桃体炎、龋齿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清洁口腔、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儿童未及时刷牙或漱口时,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发酵会产生异味,可能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若已形成牙菌斑,可遵医嘱使用西帕依固龈液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清洁。
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可能导致咳嗽,同时脓性分泌物会引起口臭。患儿常伴有鼻塞、头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夜间抬高枕头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倒流。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胃内容物气味上涌导致口臭。患儿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建议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进食,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严重时需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
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和分泌物会产生腐败气味,炎症刺激可引发咳嗽。患儿可能伴有咽痛、发热。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银黄含片缓解症状。反复发作者需评估手术指征。
龋洞内腐败的牙体组织会产生臭味,可能诱发反射性咳嗽。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牙齿,发现黑斑或龋洞及时就诊。浅龋可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局部涂布,深龋需进行充填治疗。限制高糖饮食,餐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有助于预防。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稀释痰液,适当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齿涂氟可有效预防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