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幼保健科 > 妇产科 > 维生素B1缺乏症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乳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乳腺癌的治疗需根据分子分型、分期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综合方案,早期患者可能无须手术干预。
化疗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适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或存在转移风险的患者。常用方案包含多西他赛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或胃肠反应。化疗周期通常与手术或放疗联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局部控制肿瘤,多用于保乳术后或淋巴结转移患者。常见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和伽马刀,可能引发皮肤红斑或疲劳。精准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疗程持续3-6周,需配合皮肤护理。
针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活性阻断肿瘤生长。常用药物包括来曲唑片、他莫昔芬片和氟维司群注射液,需持续用药5-10年。可能诱发潮热或骨质疏松,建议补充钙剂并定期骨密度检测。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和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可特异性抑制肿瘤增殖。需联合化疗增强疗效,治疗期间监测心脏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或腹泻。新药如抗体偶联药物可提升晚期患者生存期。
PD-1抑制剂如帕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或甲状腺炎,需配合激素干预。目前多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疗效与肿瘤突变负荷相关。
非手术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高脂饮食。规律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每周3-5次以缓解治疗副作用。定期复查乳腺超声、钼靶及肿瘤标志物,出现骨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小组和正念训练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湿气导致的皮肤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消风止痒颗粒、湿毒清胶囊、防风通圣丸、二妙丸、肤痒颗粒等药物。湿气引起的皮肤瘙痒多与湿热蕴肤、风湿袭表等因素相关,常伴随丘疹、红斑、渗出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证型用药。
消风止痒颗粒适用于风湿热邪引起的皮肤瘙痒,主要成分为防风、蝉蜕、地骨皮等,具有祛风清热、除湿止痒的功效。该药对湿疹、荨麻疹等湿热型皮肤病有效,使用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出现轻度胃肠不适,孕妇慎用。
湿毒清胶囊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含地黄、当归、苦参等成分,能养血润燥、化湿解毒。适用于慢性湿疹、皮肤干燥脱屑伴瘙痒者,服药期间应避免抓挠患处感染。糖尿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防风通圣丸主治外寒内热型皮肤瘙痒,由防风、荆芥穗、大黄等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化湿的作用。对伴有便秘、发热的急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较好,体弱便溏者慎用,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二妙丸针对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或下肢瘙痒,主要成分为苍术、黄柏,能燥湿清热。适用于外阴湿疹、足癣等湿热型瘙痒,使用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阴虚津亏者不宜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口干等不适。
肤痒颗粒用于风湿郁肤引起的全身性瘙痒,含地肤子、白鲜皮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凉血止痒功效。对过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有效,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除药物治疗外,湿气重者需避免居住潮湿环境,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忌食海鲜发物。若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溃烂,应及时就医排查真菌感染、糖尿病等继发病因,避免自行长期用药掩盖病情。
妊娠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需兼顾母婴安全,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考虑手术干预。主要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药物缓解症状、感染控制及个体化手术评估。
低脂清淡饮食可减少胆囊收缩素分泌,降低胆绞痛发作风险。每日分5-6次少量多餐,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妊娠期胆汁淤积时需严格限制胆固醇摄入量,同时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补充。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间苯三酚注射液缓解胆绞痛,头孢曲松钠粉针控制感染。禁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解痉类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胎心变化。妊娠中晚期使用抗生素需选择B类安全药物。
合并急性胆囊炎时需静脉给予对胎儿安全的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发热、持续右上腹痛或白细胞升高时,应住院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感染控制前避免使用强效镇痛药掩盖病情。
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穿孔或梗阻性黄疸时,妊娠中期是相对安全的手术窗口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更优先考虑,手术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术前需联合产科进行胎儿监护,麻醉选择对子宫血流影响小的药物。
分娩后6周复查肝胆超声,残留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哺乳期药物选择需避免经乳汁分泌的抗生素,如必须使用甲硝唑片应暂停哺乳。产后饮食恢复需循序渐进,突然的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胆绞痛。
妊娠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胎儿发育情况,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需立即就诊。保守治疗期间建议左侧卧位改善肝脏血流,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以稀释胆汁。适当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突然体位变化诱发疼痛。
骨折石膏一般不能偶尔拆下来,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石膏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措施,擅自拆除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延迟愈合。
石膏固定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为骨骼愈合提供良好环境。骨折后局部会形成血肿和纤维组织,逐渐被新生骨组织替代。这一过程需要持续稳定的力学环境,石膏能有效限制骨折端活动,避免外力干扰骨痂形成。拆除石膏后,日常活动产生的微小应力可能使骨折端产生微动,破坏新生血管和骨痂,延长愈合时间。部分患者因石膏不适或皮肤瘙痒产生拆除想法,但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或医生指导下的皮肤护理缓解,不应自行处理。
极少数情况下医生可能允许短暂拆除石膏,如严重皮肤过敏需处理创面或复查X光片评估愈合情况。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在处理后立即重新固定。儿童患者因活动量大、自控力差,家长更需监督避免私自拆卸。特殊类型骨折如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石膏拆除风险更高,必须严格遵循医嘱。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持石膏干燥清洁,避免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由医生判断拆除时机。均衡饮食中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有助于骨骼修复。康复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血管痉挛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可逆性生理反应,但持续发作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血管痉挛是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的管腔狭窄现象,常见于冠状动脉、脑血管或外周血管。轻度痉挛多由寒冷刺激、情绪紧张、吸烟等因素诱发,表现为局部短暂性疼痛或麻木,解除诱因后通常自行缓解。这类情况通过保暖、放松训练、戒烟等措施即可有效控制,一般不会造成器质性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因咖啡因摄入过量或镁缺乏诱发反复痉挛,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当血管痉挛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提示病理性改变。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变异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冷汗;脑血管痉挛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此类情况需及时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地尔硫卓胶囊进行解痉治疗,必要时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血管。长期未干预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患者更需警惕血管痉挛的恶化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水平,避免突然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突发剧烈头痛、胸痛或视力障碍时应立即就医,冠状动脉造影或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明确痉挛部位与程度。日常可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但冬季户外活动需做好头部与四肢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