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科 > 妇产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456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3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菊花茶和枸杞可以一起喝,具有清肝明目、滋阴补血的协同作用。
菊花性微寒,归肺肝经,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的功效。枸杞性平味甘,含枸杞多糖和甜菜碱,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两者配伍可中和菊花的寒性,增强养肝护眼效果,适合长期用眼过度、肝肾阴虚的人群。冲泡时建议菊花3-5朵配枸杞10-15粒,水温控制在80-90℃,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体质虚寒者可加2-3片生姜调和,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枸杞含糖量。
菊花单独使用时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目赤效果显著,含有的绿原酸具有抗炎作用。枸杞单独食用可改善腰膝酸软,其含有的玉米黄素能保护视网膜。两者搭配后菊花的抗氧化成分与枸杞的免疫调节成分产生协同效应,但脾胃虚弱者长期饮用可能出现腹泻,建议每周饮用3-4次为宜。经期女性和低血压患者应减量使用,避免加重体寒或血压波动。
日常饮用时可添加适量蜂蜜调味,但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同服。储存时需将菊花与枸杞分开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变质。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时应停用,慢性病患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配伍比例。
结肠炎可能会出现恶心症状。结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
1. 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结肠炎,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类感染性结肠炎常伴随发热、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
2. 免疫异常
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持续炎症,除典型腹痛腹泻外,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反胃。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免疫调节药物,严重时需考虑生物制剂治疗。
3. 饮食刺激
摄入辛辣、生冷或变质食物可能诱发结肠黏膜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突发恶心、腹部绞痛伴排便次数增多。这种情况可通过禁食、口服补液盐散缓解,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除肠道痉挛。
4. 肠梗阻风险
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当出现严重恶心伴停止排便排气时,需警惕不完全性肠梗阻。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措施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5. 并发症影响
长期结肠炎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这些全身性改变会通过神经反射引发恶心感。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钠水平,及时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内环境稳定。
结肠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轻胃肠负担。急性发作期推荐食用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蒸鱼、炖蛋等易消化蛋白。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与饮食关联,定期复查结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出现持续恶心、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一天两次的中药饮片通常可以中午和晚上服用,但具体服药时间需遵医嘱调整。
中药饮片服用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性质和治疗目的。多数补益类中药适合早晚空腹服用,而调理胃肠类药物建议餐后服用。中午和晚上服药可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尤其适合需要持续作用的方剂。服药间隔应保持在8-12小时,确保药物吸收代谢周期完整。常见六味地黄丸、归脾汤等滋阴补血类药物多采用这种服药方式。
部分特殊药物需要严格遵循特定服药时间。含有安神成分的酸枣仁汤需在睡前服用,含有利湿成分的八正散建议在午后阳气旺盛时服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黄连解毒汤等苦寒药物应避开空腹时段。服药期间出现胃部不适或睡眠紊乱,可能提示需要调整服药时间。
服用中药饮片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萝卜、浓茶等可能影响药效的食物。服药时间需配合日常作息规律,建议固定服药时间并设置提醒。不同体质和病症对服药时间有特殊要求,具体方案应经中医师辨证后确定。服药两周后若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过敏性紫癜可能出现大块紫癜,但典型表现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出血性皮疹。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紫癜大小与血管炎症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皮疹,直径通常在1-10毫米之间,压之不褪色。皮疹可融合成片但较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块皮损。早期皮疹可能呈现为荨麻疹样红斑,24-48小时内逐渐发展为典型紫癜。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关节肿痛、腹痛或肾脏损害等系统症状。
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皮下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毛细血管炎较重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者。紫癜面积超过3厘米时需警惕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类型的过敏性紫癜如暴发性紫癜可能快速出现大片坏死性皮损,多与严重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
建议出现异常紫癜时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磕碰,选择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宜清淡,避免已知过敏原如海鲜、坚果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