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创伤骨科 > 骨科学 > 其它
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股癣发黑通常不是好转的表现,可能是色素沉着或病情加重的信号。股癣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红斑、瘙痒和脱屑,发黑可能与炎症后色素沉着、反复搔抓或合并其他感染有关。
股癣在恢复期可能出现局部皮肤颜色变深,这属于炎症后色素沉着,通常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淡化。但若伴随皮肤增厚、持续瘙痒或出现新的皮损,则提示病情未控制或合并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未彻底治愈时,反复刺激会导致局部角质层增厚和色素代谢异常,形成深色斑块。部分患者因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诱发皮肤萎缩和色素改变。
少数情况下皮肤发黑可能提示特殊类型真菌感染或合并黑棘皮病等代谢性疾病。某些皮肤癣菌如威克汉姆毛癣菌感染可导致特征性灰黑色鳞屑,需通过真菌镜检鉴别。糖尿病患者合并股癣时,因局部微循环障碍更易出现顽固性色素沉着,此时往往伴随皮肤纹理加深。
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学检查确认感染状态,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日常应保持腹股沟干燥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衣,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治疗期间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等,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若色素沉着持续超过3个月无改善,可考虑激光或果酸换肤等医学美容干预。
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糖尿病、眼部外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力模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眩光感、色彩辨识度下降等症状。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类型,随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氧化变性,透明度逐渐降低。早期可通过佩戴防眩光眼镜改善症状,中晚期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蛋白交联聚合,高原地区及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预防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正午强光下活动。合并翼状胬肉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缓解炎症。
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及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尿病性白内障进展较快。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眼底。可配合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硫普罗宁片辅助抗氧化治疗。
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损伤晶状体囊膜,引发外伤性白内障。伤后需及时处理原发损伤,避免揉眼。若晶状体皮质溢出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需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眼压。
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会干扰晶状体代谢,典型表现为后囊下混浊。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更换为免疫抑制剂。合并葡萄膜炎时需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抗炎。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裂隙灯检查,户外活动时佩戴UV400防护眼镜。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避免高糖饮食。发现视物模糊加重、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晶状体透明度评估,根据混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及碰撞术眼。
身心疾病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类型。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常见类型包括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失眠、嗜睡或睡眠-觉醒节律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性功能障碍涉及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这些障碍通常与情绪压力、认知偏差或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与行为调整。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的躯体疾病,典型代表有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长期焦虑或抑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心血管功能,慢性应激可导致胃肠黏膜防御机制受损。这类疾病需要药物控制躯体症状的同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或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
神经症性障碍以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存在明显的内心冲突但保持现实检验能力。焦虑症可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行为。治疗常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配合暴露疗法等心理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由重大生活事件或持续压力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可出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和过度警觉三联征,适应障碍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异常。早期心理危机干预至关重要,严重病例需短期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躯体形式障碍以持续存在的躯体症状为特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反复出现多种躯体不适但缺乏相应器质性病变,常伴有疾病焦虑。治疗需建立稳定医患关系,可尝试小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片改善症状,结合正念训练减少对躯体感觉的关注。
对于身心疾病的日常管理,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帮助缓解压力。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和全谷物摄入,避免过量咖啡因和酒精。学习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
脾破裂保守治疗后通常需要7-14天恢复正常大便,具体时间与损伤程度、个体恢复能力及并发症有关。
脾破裂保守治疗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是重要观察内容。轻度脾损伤患者若未合并腹腔感染或肠麻痹,胃肠蠕动多在7天内逐渐恢复,排便功能随之改善。这类患者可能仅需短暂禁食,随后过渡至流质饮食,肠道刺激减少,大便性状恢复较快。若脾损伤伴随腹膜后血肿或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压迫肠道或影响神经调节,导致排便延迟至10-14天。此时需通过腹部超声或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同时结合肠鸣音恢复、排气等指标评估肠道功能。部分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或使用镇痛药物,可能进一步延缓肠蠕动,需通过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等方式促进恢复。
脾破裂保守治疗后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粥、蒸南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每日监测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若超过14天仍未恢复正常排便或出现便血、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肠梗阻或感染等并发症。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低强度活动,如床边站立、慢走,以促进胃肠蠕动。
伍德灯照射面部出现密密麻麻的红点可能与皮肤荧光反应、真菌感染、卟啉代谢异常、接触性皮炎、玫瑰痤疮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部分护肤品或化妆品中的荧光增白剂在伍德灯下会显现红色荧光斑点。这种情况通常无病理意义,停用相关产品后红点可自行消退。日常需避免使用含荧光剂成分的护肤品,选择成分简单的医学护肤品有助于减少异常荧光反应。
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等真菌感染在伍德灯下可呈现红橙色荧光。常伴有皮肤脱屑、瘙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感染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物应高温消毒。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患者因血红素合成障碍,导致卟啉在皮肤沉积,伍德灯检查可见特征性红橙色荧光。可能伴随光敏感、水疱等症状。需严格防晒并遵医嘱进行放血疗法或使用羟氯喹片,日常应避免饮酒及接触化学溶剂。
接触某些金属、染料或化学物质后引发的过敏反应,在伍德灯下可能出现红色点状荧光。常伴有红肿、灼热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同时需排查并避免接触致敏原,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缓解症状。
玫瑰痤疮患者面部血管扩张在伍德灯下可能显现红色荧光点,多伴有潮红、丘疹。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凝胶或溴莫尼定凝胶,日常需避免辛辣食物、酒精及温度骤变刺激,使用温和的皮肤修复产品有助于减轻症状。
出现伍德灯异常荧光时应避免自行用药或挤压皮损,建议记录红点出现前的护肤品使用情况及接触史。日常护理需注意防晒,选择无刺激的洁面产品,保持规律作息。若红点持续增多或伴随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皮肤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复诊,观察皮损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