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耳鼻喉科 > 其它科室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与遗传因素、胎位异常、关节松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1、生活干预
生活干预适用于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家长需避免使用束缚性强的襁褓,选择宽松衣物减少髋关节的压力。日常可让患儿保持蛙式体位,促进髋关节自然复位。哺乳时建议采用侧卧姿势,避免双腿并拢。定期进行髋关节外展操,帮助改善关节活动度。生活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下肢活动情况。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采用Pavlik吊带固定,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该装置通过弹性带维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促进髋臼发育。治疗期间需每周调整吊带松紧度,定期超声检查复位效果。对于3-12个月患儿可采用外展支具固定,矫正角度需逐步调整。物理治疗期间要预防皮肤压疮,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需配合影像学评估效果。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合并炎症或疼痛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关节肿胀,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控制疼痛。维生素D滴剂可辅助改善骨骼发育,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补充钙质。使用药物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药物治疗不能替代器械矫正,需配合物理治疗同步进行。用药期间出现皮疹或胃肠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4、闭合复位
闭合复位适用于6-18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3-4个月。复位前需进行牵引准备,逐步松解内收肌群。石膏固定期间要定期更换,保持髋关节外展60度位置。需预防石膏压迫导致神经损伤,观察足趾血运情况。拆除石膏后需继续佩戴外展支具3-6个月,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5、手术矫正
手术矫正适用于2岁以上髋关节脱位患儿。Salter骨盆截骨术可改善髋臼覆盖,术后石膏固定6-8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适用于髋臼发育不良,需配合内固定维持位置。术后要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可能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需长期随访监测。对于大龄患儿可能需联合股骨截骨,矫正继发畸形。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期间,家长应保证患儿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康复阶段可进行跑跳等冲击性运动,建议选择水中活动减少关节负荷。定期进行髋关节超声或X线复查,监测发育情况。保持会阴及石膏固定部位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发现步态异常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月经呈棕色可能由经血氧化、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经血氧化
月经后期或经量较少时,血液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与氧气接触后氧化变暗,排出时呈现棕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热敷腹部缓解不适。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使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经血混合残留组织排出呈棕色。可能伴随月经周期不规律、痤疮等症状。可通过规律作息、补充维生素B6片、益母草颗粒等调节,必要时需使用黄体酮胶囊改善激素水平。
3、子宫内膜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症会导致经血与炎性分泌物混合,颜色加深为棕褐色。常伴有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妇科千金片消除炎症,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出血后经输卵管逆流,陈旧性血液氧化后形成棕色经血。多伴随进行性痛经、性交疼痛。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使用地诺孕素片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5、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分泌孕酮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提前脱落不全,经血中混有脱落的碎片而呈棕色。可能伴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等情况。需补充黄体酮软胶囊调节,日常可增加豆制品摄入,避免过度节食。
建议经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选择棉质内衣并勤换卫生巾,每月记录月经颜色与周期变化。若棕色经血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分泌物,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与激素六项检测,排除器质性病变。日常可通过瑜伽、慢跑等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霍奇金淋巴瘤儿童通常好治且治愈率较高,治疗效果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有关。主要治疗方式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1. 化疗
化疗是霍奇金淋巴瘤儿童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ABVD方案和COPP/ABV方案。化疗药物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化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支持治疗。
2. 放疗
放疗适用于局部病灶控制或化疗后残留病灶处理。现代精准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儿童放疗需特别注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通常采用较低剂量和更小照射范围。
3. 靶向治疗
针对CD30阳性霍奇金淋巴瘤,可使用维布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靶向治疗特异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常与化疗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治疗前需进行相关靶点检测。
4. 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治疗期间需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5.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高危或复发患者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进行大剂量化疗预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需严格监测和支持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儿童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治疗结束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等并发症。家长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不良反应。多数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可获得长期生存,部分可实现临床治愈。
左眼晶状体点状浑浊通常是晶状体早期混浊的表现,可能与年龄相关性改变、眼部外伤、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因素或药物影响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过裂隙灯检查评估浑浊程度。
1、年龄相关性改变
晶状体随年龄增长逐渐硬化脱水,蛋白质氧化变性可形成点状浑浊。早期表现为视物轻微模糊或眩光敏感,通常进展缓慢。日常需避免紫外线照射,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若影响视力可考虑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
2、眼部外伤
眼球挫伤或穿透伤可能导致晶状体囊膜损伤,引发局部浑浊。常伴有眼红、疼痛等症状。需急诊处理原发损伤,后期若浑浊持续发展可使用氨碘肽滴眼液,严重者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外伤后需定期复查眼压及眼底。
3、糖尿病影响
长期高血糖通过多元醇通路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出现糖代谢产物沉积。多伴有血糖控制不佳史,可能合并视网膜病变。需严格控糖,配合硫普罗宁滴眼液改善代谢,定期监测眼底变化。
4、先天性因素
胚胎期晶状体发育异常可遗留点状浑浊,多为静止性。可能伴随其他眼部畸形,需排查全身遗传性疾病。若无视力障碍通常无须治疗,儿童期每半年复查验光,防止弱视发生。
5、药物毒性反应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全身用药可能诱发晶状体后囊下浑浊。需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更换为氟米龙滴眼液等低激素活性药物,联合使用卡林-U滴眼液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
日常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用眼时间避免视疲劳。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外伤后患者禁止揉眼。出现视物变形、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科体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元素,减少高糖高脂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