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倒睫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眼睑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眼睑炎症、瘢痕性睑内翻等原因引起。
轻度倒睫可尝试物理拔除或电解毛囊,适用于睫毛数量少且生长方向固定的患者,需定期重复进行以避免角膜损伤。
伴随眼部炎症时需使用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如红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凝胶,同时配合人工泪液缓解角膜刺激症状。
严重睑内翻患者需行睑缘缝合术或睑板楔形切除术,通过矫正眼睑位置根治倒睫,术后需预防瘢痕增生。
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的先天性睑内翻,可能合并眼睑皮肤松弛综合征,需在儿童期评估是否需早期干预。
建议定期眼科随访监测角膜状态,避免揉眼加重摩擦,婴幼儿患者需家长协助清洁眼部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