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否能经常走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若处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明显疼痛时不宜多走路,症状缓解期可适度步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神经根受压明显,行走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和机械刺激,导致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加剧。此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椎间盘压力,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等治疗。物理治疗如腰椎牵引也能帮助减轻神经压迫。此阶段建议以平躺为主,行走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需使用腰围支撑并避免提重物。
病情稳定期适当步行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椎间盘营养供应。建议选择平坦路面,单次步行不超过30分钟,步速保持每分钟90-100步。可配合游泳、桥式运动等低冲击训练。若出现腿部酸胀需立即停止,冰敷疼痛部位。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时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以保持腰椎生理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定期复查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变化,根据康复科医生指导调整运动方案。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急性疼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但温度不宜超过40℃。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马尾综合征症状,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