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牵引治疗适用于存在神经根受压但无严重椎管狭窄、无腰椎滑脱或骨质疏松等情况的人群。牵引治疗主要通过机械牵拉缓解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早期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轻微受压时,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机械性刺激。患者常表现为单侧下肢放射痛或轻度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需配合腰椎MRI明确突出程度,避免用于巨大突出或髓核游离者。治疗期间建议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站。
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间隙高度降低可通过牵引暂时扩大椎间隙。这类患者多有慢性腰痛史,影像学显示椎间盘高度丢失但纤维环完整。动态牵引可缓解关节突关节压力,但骨质疏松者禁用轴向牵引。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脊柱稳定性。
急性期腰背肌保护性痉挛导致疼痛加剧时,间歇性牵引能放松痉挛肌肉。患者常见强迫体位,局部肌肉僵硬伴压痛。需排除骨折、肿瘤等病理性因素,牵引重量不超过体重的三分之一。治疗后应配合热敷和低频电刺激巩固效果。
纤维环未完全破裂的椎间盘膨出患者,牵引可能促使髓核部分回纳。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腰痛,咳嗽时无下肢放射痛。需通过CT或MRI确认膨出程度,避免用于后纵韧带钙化者。建议采用仰卧位骨盆牵引,疗程不超过3周。
椎间盘切除术后6周以上残留神经根粘连者,可尝试轻柔牵引。需确保手术节段已初步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迹象。牵引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配合神经松动术和步态训练。禁止用于融合术后未达骨性愈合的患者。
牵引治疗期间应监测疼痛变化,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异常需立即停止。建议选择医院康复科规范操作,居家牵引需医生指导牵引角度和时长。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用硬板床,避免提重物和突然扭转腰部。急性疼痛期可冷敷,慢性期配合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腹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