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试验等方法明确诊断。
医生通过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物理检查评估神经根受压情况。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现为下肢抬高30-70度时出现放射性疼痛,股神经牵拉试验可诱发大腿前侧疼痛。体格检查还能发现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体征,为初步诊断提供依据。
腰椎X线平片可观察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间接征象。腰椎CT能清晰显示椎间盘钙化、突出物位置及椎管狭窄程度。腰椎MRI是金标准检查,可多平面显示髓核突出部位、神经根受压状态及脊髓信号改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优于CT。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客观评估神经根损伤程度。肌电图能检测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颤动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区分神经根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这些检查对判断病变节段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有助于鉴别感染性或肿瘤性疾病。类风湿因子、HLA-B27等免疫学检查可排除强直性脊柱炎。脑脊液检查在怀疑脊髓压迫或感染时具有诊断意义。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定位责任节段,诊断准确率较高。椎间盘造影可诱发典型疼痛并显示纤维环破裂,但属于有创检查。这些侵入性检查通常在常规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急性期可佩戴腰围保护。康复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腰椎稳定性。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