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可能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期站立或久坐、妊娠、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肢血管迂曲扩张、酸胀感、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之一。静脉瓣膜能够防止血液逆流,当瓣膜受损或功能减弱时,血液会淤积在下肢静脉中,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血管扩张变形。这种情况可能与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瓣膜损伤有关。患者常伴有下肢沉重感、夜间抽筋等症状。治疗需结合弹力袜压迫治疗,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或射频消融术。
职业因素如教师、护士等需长期站立,或办公室工作长期久坐,均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重力作用使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静脉壁长期承受高压而逐渐扩张变形。这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踝部水肿,傍晚加重。建议每1-2小时活动下肢,休息时抬高患肢,必要时使用医用弹力袜预防进展。
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使静脉壁松弛,共同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约40%孕妇会出现暂时性静脉曲张,多在分娩后缓解。孕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可穿戴孕妇专用弹力袜。若产后6个月未恢复,需考虑其他治疗措施。
体重超标会增加下肢静脉系统负荷,腹型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进一步阻碍静脉回流。肥胖者的静脉曲张往往进展较快,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症状,建议通过低脂饮食和游泳等不负重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约50%静脉曲张患者有家族史,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静脉壁结构薄弱。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可能在20-30岁即出现明显症状。有家族史者应加强预防,避免吸烟等加重血管损伤的因素,年轻时即可开始穿戴预防性弹力袜。
静脉曲张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小时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抬高下肢超过心脏水平,选择低盐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晨起前穿戴,睡前脱下。避免用过热的水泡脚,冬季注意下肢保暖。若出现皮肤溃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