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需注意滋阴润燥、均衡营养,主要有适量增加根茎类蔬菜、补充优质蛋白、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保证水分充足、避免生冷刺激食物等。
秋季适合食用莲藕、山药、红薯等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功能。这类食物含有的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痛。烹饪时建议采用蒸煮方式,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成分。
可适当增加鱼类、禽蛋、豆制品的摄入量,提供必需氨基酸以维持免疫力。秋冬季人体对蛋白质需求增加,但需控制红肉摄入频率,每周不超过3次。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补充钙质的同时减少胃肠不适。
秋季传统进补习惯易导致油脂和糖分过量,可能诱发代谢紊乱。月饼、坚果等应季食品需控制单次食用量,坚果每日建议摄入15-20克。高胆固醇人群要减少动物内脏摄入,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烹饪。
秋季干燥环境下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可饮用温蜂蜜水或梨汁缓解燥热。晨起空腹饮用温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影响睡眠。糖尿病患者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替代含糖饮品。
秋季胃肠功能较弱,需减少冰镇饮品、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摄入。辛辣调料可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慢性咽炎患者应限制食用。体质虚寒者可适量添加姜、肉桂等温性调料,改善四肢冰冷症状。
秋季可多食用银耳、百合、荸荠等白色食物,传统医学认为这类食材具有润肺功效。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每餐七分饱为宜。天气转凉时适当增加室内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能促进消化吸收。出现持续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胃肠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