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粥上面的粥皮可以喝,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粥皮是米粥熬煮过程中淀粉糊化后形成的薄膜,主要成分为糊精、少量蛋白质和脂类。
粥皮由米中的淀粉在持续加热过程中部分分解为糊精,与水分蒸发后表层浓缩形成。其质地柔滑,含有短链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米油,对胃肠黏膜有温和保护作用。传统中医认为粥皮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冷却后的粥皮可能因淀粉回生而口感变硬,但重新加热即可恢复软糯特性。
部分人群可能因体质特殊需要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粥皮升糖指数较高的情况,少量食用为宜。对谷物蛋白敏感者可能出现轻微腹胀,可搭配蔬菜减缓吸收速度。粥皮若存放时间过长出现酸味或霉斑则不可食用。
建议搭配新鲜蔬菜或优质蛋白食物平衡营养,老人儿童可将粥皮搅拌回粥中避免吞咽困难。日常煮粥时可控制火候避免过度浓缩,使用密封容器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出现胃肠不适时应暂停食用并咨询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