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不足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增加健康脂肪、及时补充水分等方式改善。能量不足可能与运动过量、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优先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避免精制糖类导致的血糖波动。定时定量进餐,每日3次主餐搭配2-3次加餐,可维持血糖稳定。胃肠功能较弱者可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等。
快速供能可选择香蕉、葡萄干等含果糖和葡萄糖的水果,或补充口服补液盐。耐力运动后2小时内需补充每公斤体重1-1.2克碳水化合物,如选择红薯、玉米等缓释型碳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荞麦、藜麦等粗粮。
每餐搭配20-30克蛋白质,优选鸡蛋、低脂乳制品、鱼肉等易吸收的动物蛋白。素食者可选择大豆分离蛋白粉搭配谷物提高利用率。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总量,选择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的医用营养制剂。
每日摄入坚果种子类20-30克,如核桃、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烹调使用橄榄油、山茶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需控制单次脂肪摄入量在10克以下,分次补充中链甘油三酯。
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温水,大量出汗时需同步补充电解质。运动后可按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充1.5升液体的标准补水。心功能不全患者需监测24小时出入量,避免过量饮水加重心脏负荷。
长期能量不足者建议记录三日饮食日记,由营养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合并消瘦、乏力持续两周以上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肿瘤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随身携带坚果棒、酸奶等健康零食,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脑力或体力活动。运动前后做好能量补给规划,高温环境下适当增加矿物质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