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肉通常存在色泽暗沉、弹性差、气味异常、血管淤血、淋巴结肿大等明显异处。死猪肉可能因病死、急宰或储存不当导致腐败变质,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
正常猪肉呈鲜红色或粉红色,表面有光泽。死猪肉因放血不全或腐败,肌肉组织呈现暗红色、紫红色或灰白色,脂肪部位可能发黄或出现绿色霉斑。变质严重的猪肉表面会形成黏液层,触摸时有滑腻感。
新鲜猪肉按压后能快速回弹,死猪肉因肌纤维降解会失去弹性,指压后凹陷难以恢复。用刀切开时,变质猪肉质地松软,刀切面湿润黏连,肌肉组织易与骨骼分离。
腐败的死猪肉会散发酸败味、腐臭味或腥臭味,加热后异味更明显。部分病死猪可能带有药水味或异常甜味。正常猪肉仅有轻微血腥味,煮沸后应为清香气味。
病死猪的皮下血管常见暗红色淤血,尤其颈部、腹部等部位可见密集出血点。健康猪肉血管呈自然塌陷状态,屠宰放血完全的猪肉血管内不应有残留血液。
病死猪的淋巴结通常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切面多汁或有坏死灶。正常猪肉淋巴结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大小如黄豆粒且质地坚实。
购买猪肉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无检验印章的肉类。发现肉质异常时应立即停止食用,死猪肉可能含有致病菌、寄生虫或兽药残留,误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或抗生素耐药性风险。日常储存生肉需在0-4℃冷藏不超过2天,长期保存应冷冻处理,烹调时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