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每天建议食用50-100克鱼类,每周总量不超过500克。鱼类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矿物质,但需注意汞污染风险及个体差异。
鱼类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其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超过90%,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50-100克的摄入量可满足成年人每日蛋白需求的15-20%,同时提供0.5-1克EPA和DHA。常见低汞鱼类如三文鱼、鲈鱼、鳕鱼适合日常食用,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等低温烹饪方式保留营养。对于妊娠期女性,建议选择汞含量更低的银鳕鱼或沙丁鱼,并将单次摄入量控制在80克以内。存在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群需限制高嘌呤鱼类如带鱼、凤尾鱼的摄入频率。儿童应根据年龄调整分量,2-3岁幼儿每日20-30克,学龄前儿童可增至30-50克。长期过量可能增加重金属蓄积风险,而摄入不足则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和神经系统发育。
选择鱼类时应注意新鲜度,眼球清澈、鳃部鲜红、肌肉有弹性的为佳。冷冻鱼类解冻后应立即食用,避免反复冻融。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增加富含钾离子的海鱼摄入,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总蛋白摄入量。素食者可通过亚麻籽、核桃等植物性食物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若对鱼类过敏或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