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过期食品可能出现胃肠不适、食物中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过期食品的危害主要有微生物污染、毒素积累、营养成分流失、化学性质改变、过敏风险增加等。
过期食品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需立即停止食用并观察症状,若持续呕吐或发热应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口服补液盐等药物。
部分过期食品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这些毒素耐高温且可能损伤肝脏神经系统。常见于霉变谷物、过期罐头等食品。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神经症状需紧急就医,临床可能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进行治疗。
维生素C、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会随保质期延长而氧化分解。食用后虽不会直接致病,但可能引起营养摄入不足。长期食用过期食品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症,需通过新鲜食物补充营养。
油脂酸败产生的过氧化物会刺激消化道,蛋白质变性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进食后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症状。轻度过敏可服用氯雷他定片,严重过敏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
食品过期后蛋白质结构改变,可能使原本不致敏的物质转变为过敏原。既往有食物过敏史者风险更高。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误食过期食品,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医,可能需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缓解症状。
日常应定期清理冰箱和食品柜,检查包装完整性与保质期。储存食品时注意密封避光,生熟分开存放。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囤积过多食品。出现严重呕吐腹泻时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误食过期食品后建议立即就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