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者食补可选择山药、红枣、莲子、牛肉、桂圆等食物,药补可遵医嘱使用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黄芪颗粒、生脉饮、十全大补丸等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体质辨证调理,避免盲目进补。
山药含有淀粉酶等成分,能补脾益肺,适合脾胃虚弱引起的气短乏力。新鲜山药可蒸煮食用,或与大米熬粥,注意避免过量导致腹胀。红枣富含铁元素,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苍白,每日5-10枚为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莲子可宁心安神,对心气虚伴随失眠者有辅助作用,常与银耳炖煮,脾虚便溏者应去芯食用。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能温补气血,建议每周2-3次炖煮食用,湿热体质者慎用。桂圆肉含葡萄糖等成分,可缓解心脾两虚的健忘症状,每日10-15克泡水或入汤,阴虚火旺者忌食。
人参归脾丸含人参、白术等,适用于心脾两虚型气虚,表现为食欲减退、心悸,服用期间忌食萝卜。补中益气丸以黄芪为主药,针对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感冒发热时停用。黄芪颗粒可改善肺气虚导致的反复感冒,冲泡时避免与降压药同服。生脉饮由人参、麦冬组成,对气阴两虚的汗多口渴有效,腹泻患者慎用。十全大补丸调和气血,适合术后或久病气血双亏者,高血压患者需医师评估后使用。
气虚者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可练习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饮食宜细软温热,忌生冷油腻。食补应长期坚持并观察体质变化,若出现口干、上火等反应需调整食材。药补必须经中医师辨证,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药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冬季可适当增加温补类食物摄入,夏季则以清补为主,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气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