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疗法是一种将药物制成膏状或贴剂,通过皮肤外敷达到治疗目的的传统中医疗法,主要用于缓解疼痛、消肿散结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膏药通常含有中药提取物如麝香、冰片、乳香等活血化瘀成分,或西药如水杨酸甲酯等消炎镇痛成分。不同配方针对肌肉酸痛、关节炎症等病症有差异化效果,如伤湿止痛膏适用于风寒湿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则针对骨关节炎。
药物经皮吸收后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病灶区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减轻疼痛,或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部分膏药通过发热效应(如辣椒素贴剂)增强药物渗透,部分则采用冷感设计(如薄荷脑贴剂)缓解急性肿胀。
对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慢性劳损性疾病效果显著,也可辅助治疗跌打损伤初期肿胀。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雷公藤贴剂可延缓关节变形,但急性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
清洁患处皮肤后贴敷6-8小时,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首次使用需做皮肤过敏测试,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儿童及孕妇应选择不含樟脑、麝香等成分的专用贴剂。
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需间隔2-3天,防止皮肤角质层损伤。糖尿病患者慎用发热型膏药,高血压患者避免含麻黄碱成分产品。膏药揭除时应用温水浸润,不可强行撕扯。
使用膏药期间应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落。配合热敷可增强药效,但急性损伤初期需先冷敷。若出现皮肤瘙痒、水疱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选择膏药类型,长期疼痛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