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肺功能检查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塞程度、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以及支气管高反应性,是诊断和管理哮喘的核心依据。
哮喘的典型症状如喘息、胸闷等可能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重叠。肺功能检查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可验证气流受限是否具有可逆性。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改善超过12%且绝对值增加200毫升以上,则支持哮喘诊断。该检查能有效区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声带功能障碍等疾病。
通过测定FEV1、PEF等指标量化气流受限程度,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指南将病情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重度哮喘患者FEV1常低于预计值的60%,昼夜PEF变异率超过30%。这些数据对制定阶梯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定期复查肺功能可动态评价药物疗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4-8周后,若FEV1提升超过15%提示治疗有效。对于难治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数据是调整生物靶向药物如奥马珠单抗的重要参考。长期监测还能发现气道重塑等病情进展。
PEF日内变异率增大或FEV1持续下降往往预示急性发作。便携式峰流速仪的家庭监测数据显示昼夜差值超过20%时,提示需要加强抗炎治疗。肺功能参数恶化早于症状出现,有助于早期干预避免住院。
不同表型哮喘对治疗反应存在差异。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善与FeNO水平相关,而运动诱发哮喘需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确诊。肺功能检查结合炎症标志物检测,可实现精准分型和药物选择。
哮喘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急性发作后需及时评估。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使用吸入装置,记录症状和PEF变化。建议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出现肺功能指标下降或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长期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