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病的激素药在规范使用下通常不会造成显著伤害,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反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控制的核心药物,主要有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等,其安全性高于口服或注射剂型。
吸入性激素可能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局部反应。使用后及时漱口可降低风险,选择储雾罐装置能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沉积。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治疗。声音嘶哑通常停药后可逆,严重时需调整给药方案。
长期高剂量可能影响钙磷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建议监测骨密度,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速度,定期测量身高。研究显示标准剂量吸入激素对儿童最终身高无显著影响,但超剂量使用可能延迟青春期发育。
全身性用药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库欣综合征样表现。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吸入剂型全身生物利用度低,该风险较小。出现肾上腺功能抑制时需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危象。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白内障、青光眼发病概率。建议定期眼科检查,尤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早期可通过视力矫正改善,进展期需手术置换晶体。青光眼需联合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病情。
激素可能轻度抑制免疫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活动性结核患者需谨慎使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出现持续发热需排查真菌感染。合并感染时应权衡激素用量,必要时联用抗感染药物如阿奇霉素片。
哮喘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激素剂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控制。配合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评估。日常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急性发作时按阶梯治疗及时升级药物,稳定期可尝试逐步降阶梯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骨密度等指标,出现异常反应及时与呼吸科医生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