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可通过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干粉吸入器、雾化吸入器、软雾吸入器、呼吸驱动式吸入器等装置正确吸入药物。吸入治疗是哮喘控制的核心手段,需掌握操作规范以确保药物有效沉积于肺部。
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需配合储雾罐使用以提高药物沉积率。使用前充分摇匀装置,呼气后含住咬嘴,按压药罐同时缓慢深吸气,屏息5-10秒后缓慢呼气。常见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该装置对患者吸气流速要求较高,儿童或老年人可能需辅助装置。
干粉吸入器依赖患者吸气气流驱动药物分散,无需手口协调。使用时保持装置水平,快速有力吸气使药物到达支气管。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需注意防潮保存。吸药后需漱口减少口咽部真菌感染风险。
雾化吸入器将药液转化为气溶胶,适用于急性发作或无法配合其他装置者。使用面罩或咬嘴平静呼吸,治疗时间通常持续5-15分钟。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需定期清洁雾化杯防止细菌污染。
软雾吸入器产生低速气雾,延长药物在气道停留时间。装置预充后无需摇动,缓慢深吸气即可完成给药。如噻托溴铵软雾吸入剂能改善药物肺沉积率至50%以上。需每月清洁吸嘴防止堵塞。
呼吸驱动式吸入器通过患者吸气触发给药,解决协调困难问题。使用时需保持稳定吸气流速,装置会发出提示音确认给药成功。丙酸倍氯米松呼吸驱动气雾剂适用于儿童及手部活动受限者。需定期检查电池电量确保装置灵敏度。
哮喘患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并记录症状日记,医生会根据控制水平调整吸入方案。所有吸入装置使用后均需彻底漱口,激素类药物需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在粉尘、冷空气等刺激环境下吸药,旅行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建议参加医院组织的吸入技术培训课程,每年至少由医护人员评估一次操作规范性。保持居室清洁通风,适度运动增强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