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使用喷雾剂需注意正确操作步骤、药物类型区分、日常清洁维护、不良反应识别及定期复诊。喷雾剂是控制哮喘症状的重要工具,规范使用有助于提升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使用前充分摇匀药瓶,呼气后将吸嘴紧密含住,按压装置同时缓慢深吸气,屏息5-10秒后正常呼气。操作错误会导致药物沉积在口腔或咽喉,降低肺部药物浓度。建议初次使用时由医护人员示范指导,可通过雾化器辅助训练吸入技巧。
控制类药物需每日定时使用,如布地奈德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剂;缓解类药物仅在发作时按需使用,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混淆两类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长期过量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每周拆解装置用温水冲洗吸嘴,晾干后保存于干燥环境。药物残留可能堵塞喷孔影响剂量准确性,潮湿环境易滋生微生物。含激素的装置需漱口后清洁,避免口腔真菌感染风险。
常见副作用包括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等局部反应,偶见心悸、震颤等全身症状。使用后立即漱口可减少80%局部不良反应,出现胸闷或皮疹需停药就医。β2激动剂可能引起血钾波动,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观察。
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与用药方案,儿童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病情稳定时可能逐步降阶梯治疗,急性加重后需调整药物组合。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制定书面行动计划,记录发作诱因与用药反应。
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烟雾、冷空气等诱发因素,居家使用峰值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冬季外出前可预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保持居室通风清洁,定期更换床品减少尘螨,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治疗上呼吸道症状。建议参加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肺功能,但急性发作期应暂停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