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光动力治疗需注意避光防护、药物过敏反应、治疗区域护理、禁忌症排查及术后观察等事项。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光源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皮肤病变、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光动力治疗后需严格避光48-72小时,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源照射。治疗使用的光敏剂会使皮肤对光敏感,接触紫外线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红肿或色素沉着。建议穿戴长袖衣物、宽檐帽及紫外线防护眼镜,室内使用遮光窗帘。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延长避光期至1周,具体需遵医嘱。
治疗前需确认对光敏剂无过敏史,常见光敏剂如5-氨基酮戊酸可能引起局部刺痛或瘙痒。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过敏体质患者治疗前可进行皮试,治疗中备好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应急处理。
治疗后治疗区域可能出现红肿、渗出或结痂,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面部治疗后3天内避免使用化妆品,创面结痂后自然脱落,不可强行撕扯。治疗部位若出现水疱或溃疡需及时复诊。
卟啉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光动力治疗。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评估风险。治疗前需停用四环素类、磺胺类等光敏性药物至少1周,避免与光动力治疗产生叠加光毒反应。
治疗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或视力模糊等全身反应。眼部接受治疗者需监测视力变化,防范光毒性角膜炎。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部分病例需多次治疗。治疗间隔通常为2-4周,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灶反应调整。
光动力治疗后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肤。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修复,忌食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等。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使用光敏性中药如白芷。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皮肤溃烂加重,应立即返院处理。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后续复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