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的禁忌主要包括过敏体质者慎食、避免与特定食物同食、忌食死蟹和生蟹、控制食用量、特殊人群需谨慎。螃蟹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但不当食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
螃蟹属于高致敏性食物,含有原肌球蛋白等过敏原。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既往有海鲜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首次尝试时可少量测试,出现皮疹或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过敏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或地塞米松注射液缓解症状。
螃蟹性寒,不宜与梨、柿子、冰饮等寒性食物同时食用,否则可能加重胃肠寒凉刺激,导致腹痛腹泻。建议搭配姜醋汁或紫苏叶等温性调料中和寒性。胃肠功能较弱者食用后若出现不适,可热敷腹部并饮用红糖姜茶缓解症状。
螃蟹死亡后体内组氨酸会迅速转化为组胺,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完全分解,食用后可能引发组胺中毒,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呕吐。醉蟹等生腌制品可能携带肺吸虫幼虫,须经零下20度冷冻24小时以上杀菌。出现寄生虫感染症状需使用吡喹酮片或阿苯达唑片驱虫治疗。
单次食用螃蟹建议不超过2只,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诱发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痛风患者应限制食用蟹黄和蟹膏,其嘌呤含量可能加重关节疼痛。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食用螃蟹时应减少其他高蛋白食物。
孕妇应确保螃蟹完全煮熟,避免李斯特菌感染风险。婴幼儿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善,建议3岁后再尝试添加。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者需注意蟹肉维生素K含量可能影响药效。术后恢复期患者应咨询医师后食用,避免高蛋白饮食影响伤口愈合。
食用螃蟹前需充分清洗外壳和腮部,蒸煮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熟透。搭配温性食材如姜茶、黄酒有助于驱寒。出现严重过敏或食物中毒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呕吐时,应立即就医。日常储存活蟹可覆盖湿毛巾置于冷藏室,死亡超过2小时的螃蟹务必丢弃。慢性病患者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