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与应季食材搭配,重点防范过敏风险并增强免疫力。主要有避免过量生冷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注意食物新鲜度等原则。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胃肠功能易受寒凉刺激。减少冰镇饮品、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摄入,可降低腹泻、消化不良风险。建议将水果放置室温后食用,蔬菜焯水处理后再凉拌,脾胃虚弱者可饮用姜枣茶暖胃。
适当增加鱼类、禽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来源,有助于修复冬季消耗的机体组织。每周可安排2-3次清蒸鲈鱼或豆腐煲,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植物蛋白饮品。
春季新鲜蔬菜水果种类丰富,建议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搭配柑橘类水果补充维生素C。野生荠菜、香椿等时令野菜含丰富胡萝卜素,但需彻底清洗避免农药残留。
传统春季腌腊制品及油炸青团等高脂食物需限量,每日烹调油用量不超过30克。优先选择橄榄油低温烹饪,避免反复煎炸产生有害物质,肥胖人群可替换部分主食为燕麦等粗粮。
潮湿环境易致食物霉变,需当日采购绿叶蔬菜,菌菇类冷藏不超过2天。发芽土豆、霉变坚果含天然毒素应丢弃,隔夜菜需彻底加热,外出就餐注意查看餐馆卫生等级。
春季建议每日饮水1500毫升促进代谢,过敏体质者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致敏食物。可搭配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助消化,出现持续食欲不振或腹泻需排查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时令食材如春笋含草酸需焯水,慢性肾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