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觉得疲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增加维生素摄入、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等方式改善。疲劳可能与营养缺乏、作息紊乱、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主食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搭配适量豆类和薯类,保证膳食纤维摄入。两餐之间可加餐坚果或酸奶,维持血糖稳定。减少精制糖和加工食品摄入,避免血糖波动加剧疲劳感。
优先选择鱼类、鸡胸肉、鸡蛋等易消化吸收的动物蛋白,每日摄入量按体重每公斤1-1.2克计算。植物蛋白可搭配豆腐、藜麦等,其中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参与能量代谢和血红蛋白合成,长期缺乏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和贫血性疲劳。
重点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前者存在于瘦肉、动物肝脏和全谷物中,后者可通过柑橘类水果和西蓝花获取。B族维生素参与三羧酸循环能量转化,维生素C帮助铁元素吸收。同时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菠菜、鸭血等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引发的疲劳。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荞麦、红薯作为碳水来源,占总热量50%-60%。避免过量摄入精制糖导致反应性低血糖,引发餐后困倦。运动前后可补充香蕉等快碳,快速补充肌糖原。长期低碳饮食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加重疲劳症状。
减少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摄入,这类食物会加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外源性糖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高脂饮食会延缓胃排空,导致餐后血液集中胃肠部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的困倦感。
除饮食调整外,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改善线粒体功能。长期疲劳伴随体重异常变化或持续低热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测。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连续工作超过2小时不休息,工作间隙可进行深呼吸或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