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变深的肉多数情况下可以食用,主要与氧化反应、微生物繁殖、肌红蛋白变化、储存条件不当等因素有关。
1、氧化反应
肉类接触空气后发生氧化反应,表面颜色变深但内部未变质,切除变色部分后可安全食用。
2、微生物繁殖
细菌滋生导致肉质腐败变色,伴随黏腻感或异味,此类变质肉需丢弃处理。
3、肌红蛋白变化
冷藏肉中肌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肌红蛋白会呈现褐色,未出现异味时仍可烹饪食用。
4、储存条件不当
反复冻融或高温储存易加速肉质变化,建议将肉类分装密封后于零下18摄氏度冷冻保存。
购买时选择色泽鲜亮有弹性的新鲜肉品,烹饪前检查是否有异味或黏液,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表面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