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骨骼的影响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代谢异常等。长期过量饮酒会干扰钙吸收,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并可能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酒精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减少骨形成,同时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建议控制饮酒量,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或雷洛昔芬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酒精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和反应迟钝,跌倒概率上升。伴有骨质疏松时更易发生髋部及腕部骨折。需进行防跌倒训练,必要时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酒精干扰肠道对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影响维生素D活化。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下降时,需戒酒并补充骨化三醇,配合使用利塞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
酗酒可导致低镁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血钙异常和骨痛,需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使用降钙素或狄诺塞麦治疗。
建议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及海产品,定期进行负重运动以维持骨骼健康,出现骨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