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过孩子的人确实可能更容易出现便秘,这与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有关。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盆底肌松弛、产后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均会增加便秘风险。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肠道蠕动,导致食物残渣在结肠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分娩过程中盆底肌群可能受到牵拉损伤,影响排便时肌肉协调运动。部分产妇因会阴侧切或剖宫产伤口疼痛,可能下意识抑制排便反射。产后饮食中若缺乏膳食纤维或水分摄入不足,也会使粪便干结难排。
少数产妇可能因妊娠期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因素加重便秘。长期卧床保胎、补铁剂使用等医疗干预措施,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这类情况需要排查器质性疾病,如发现排便习惯改变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建议产妇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燕麦、西蓝花、火龙果等食物补充。晨起空腹饮用温水能刺激胃肠反射,养成固定时间如厕的习惯。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功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等缓泻剂。若便秘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需进行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