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确诊需结合骨髓穿刺、血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学检测及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中红系前体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失,而其他细胞系正常。
骨髓穿刺是确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涂片染色后观察,可见红系前体细胞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失,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数量及形态正常。骨髓活检可进一步排除骨髓纤维化等疾病。部分患者可能需重复穿刺以明确诊断。
血常规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偶见轻度异常。贫血程度与病程相关,需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趋势。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比例常低于0.5%。该指标有助于鉴别溶血性贫血等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疾病。检测时需注意避免标本溶血影响结果准确性。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通常升高,与贫血程度相关。需检测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排除缺铁性贫血。部分患者需进行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因该病毒感染可导致暂时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自身抗体筛查有助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病因。
对于儿童或家族史阳性患者,需考虑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DIAMOND-BLACKFAN贫血相关基因突变。成人患者中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有助于判断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继发因素。
确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后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象变化,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饮食应保证足够蛋白质和铁摄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缺氧。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