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受灾的哭诉者可通过倾听陪伴、情绪疏导、需求评估、专业转介等方式提供支持。受灾者的心理反应通常由创伤应激、安全缺失、社会支持不足、既往心理问题等因素引起。
保持耐心不打断,通过肢体接触或简单回应传递接纳,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急性应激期可陪伴至情绪平复。
帮助识别悲伤、恐惧等情绪,引导通过绘画、书写等方式表达。严重情绪失控时可指导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
观察是否存在自杀风险或解离症状,优先满足饮食、医疗等生理需求,逐步了解其社会支持系统缺损情况。
对持续失眠、闪回等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者,应联系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危机干预团队,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
灾后心理重建需长期关注,建议通过团体活动恢复社会联结,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