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主要由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生成,其次通过肺、肾、三焦等脏腑协同输布代谢,主要来源有脾胃吸收、肺脏宣发、肾脏蒸腾、三焦输布等。
饮食水谷经脾胃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微,其中清稀部分形成津液。脾胃虚弱时可能出现口干、便溏,需调节饮食并配合参苓白术散等健脾药物。
肺主宣发肃降,将津液输布至体表形成汗液,同时向下输送到膀胱。肺气失调可致皮肤干燥或水肿,可用麦门冬汤等润肺方剂调理。
肾阳蒸腾水液上济心肺,同时调节膀胱开阖。肾阳虚衰时常见夜尿频多或下肢浮肿,需金匮肾气丸等温阳利水。
三焦作为水液通道,协调上中下三焦气化功能。三焦不畅可能引起局部水肿,可通过五苓散等通调水道。
日常可适量食用银耳、山药、梨子、荸荠等生津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严重津液失调者需中医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