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出问题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血液代谢等,常见表现有腹胀、乏力、易感染、皮下出血等。脾功能异常主要与脾虚、脾亢、脾损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疾病判断。
脾脏参与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食欲减退、饭后腹胀、大便稀溏。长期脾虚者可能出现营养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常见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调理。
脾脏是重要淋巴器官,脾切除或功能减退后易反复感染,尤其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 encapsulated bacteria 易感性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需定期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脾亢时过度破坏血细胞可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表现为头晕、瘀斑、出血倾向。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等药物治疗。
脾脏参与铁代谢和胆红素处理,功能异常可能出现血清铁异常、间接胆红素升高。脾切除后血小板短期内可能骤增,增加血栓风险,需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
脾肿大可能压迫邻近胃肠器官引发餐后饱胀、胃食管反流。脾囊肿或脾梗死可导致左上腹持续疼痛,需通过超声或CT确诊。脾外伤破裂有腹腔大出血风险,属于急症需立即手术处理。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腹部外伤,脾虚者宜少食生冷油腻,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脾切除术后应严格遵医嘱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持续发热、腹痛或皮下出血点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凝或免疫抑制药物。